程序師世界是廣大編程愛好者互助、分享、學習的平台,程序師世界有你更精彩!
首頁
編程語言
C語言|JAVA編程
Python編程
網頁編程
ASP編程|PHP編程
JSP編程
數據庫知識
MYSQL數據庫|SqlServer數據庫
Oracle數據庫|DB2數據庫
 程式師世界 >> 編程語言 >> .NET網頁編程 >> C# >> C#入門知識 >> C# 類型基礎——你可能忽略的技術細節

C# 類型基礎——你可能忽略的技術細節

編輯:C#入門知識

引言
  本文之初的目的是講述設計模式中的 Prototype(原型)模式,但是如果想較清楚地弄明白這個模式,需要了解對象克隆(Object Clone),Clone 其實也就是對象復制。復制又分為了淺度復制(Shallow Copy)和 深度復制(Deep Copy),淺度復制 和 深度復制又是以 如何復制引用類型成員來劃分的。由此又引出了 引用類型 和 值類型,以及相關的對象判等、裝箱、拆箱等基礎知識。

  於是我干脆新起一篇,從最基礎的類型開始自底向上寫起了。我僅僅想將對於這個主題的理解表述出來,一是總結和復習,二是交流經驗,或許有地方我理解的有偏差,希望指正。如果前面基礎的內容對你來說過於簡單,可以跳躍閱讀。



  我們先簡單回顧一下 C#中的類型系統。C# 中的類型一共分為兩類,一類是值類型(Value Type),一類是引用類型(Reference Type)。值類型 和 引用類型是以它們在計算機內存中是如何被分配的來劃分的。值類型包括 結構和枚舉,引用類型包括 類、接口、委托 等。還有一種特殊的值類型,稱為簡單類型(Simple Type),比如 byte,int 等,這些簡單類型實際上是 FCL類庫類型的別名,比如聲明一個 int 類型,實際上是聲明一個 System.Int32 結構類型。因此,在 Int32 類型中定義的操作,都可以應用在 int 類型上,比如 “123.Equals(2)”。
  所有的 值類型 都隱式地繼承自 System.ValueType 類型(注意 System.ValueType 本身是一個類類型),System.ValueType 和所有的引用類型都繼承自 System.Object 基類。你不能顯示地讓結構繼承一個類,因為 C#不支持多重繼承,而結構已經隱式繼承自 ValueType。

NOTE:堆棧(stack)是一種後進先出的數據結構,在內存中,變量會被分配在堆棧上來進行操作。堆(heap)是用於為類型實例(對象)分配空間的內存區域,在堆上創建一個對象,會將對象的地址傳給堆棧上的變量(反過來叫變量指向此對象,或者變量引用此對象)。 

1.值類型
  當聲明一個值類型的變量(Variable)的時候,變量本身包含了值類型的全部字段,該變量會被分配在線程堆棧(Thread Stack)上。
  假如我們有這樣一個值類型,它代表了直線上的一點:

 { 
    ValPoint(  { 
    .x =} 

  當我們在程序中寫下這樣的一條變量的聲明語句時:

ValPoint vPoint1; 

  實際產生的效果是聲明了 vPoint1 變量,變量本身包含了值類型的所有字段(即你想要的所有數據)。
  

NOTE:如果觀察 MSIL 代碼,會發現此時變量還沒有被壓到棧上,因為.maxstack(最高棧數) 為 。並且沒有看到入棧的指令,這說明只有對變量進行操作,才會進行入棧。 

  因為變量已經包含了值類型的所有字段,所以,此時你已經可以對它進行操作了(對變量進行操作,實際上是一系列的入棧、出棧操作)。

vPoint1.x = 
如果 vPoint1是一個引用類型(比如 

  如果你不對 vPoint.x 進行賦值,直接寫 Console.WriteLine(vPoint.x),則會出現編譯錯誤:使用了未賦值的局部變量。產生這個錯誤是因為.Net 的一個約束:所有的元素使用前都必須初始化。比如這樣的語句也會引發這個錯誤:



  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可以通過這樣一種方式:編譯器隱式地會為結構類型創建了無參數構造函數。在這個構造函數中會對結構成員進行初始化,所有的值類型成員被賦予 0 或相當於 0 的值(針對 Char 類型),所有的引用類型被賦予 null 值。(因此,Struct 類型不可以自行聲明無參數的構造函數)。所以,我們可以通過隱式聲明的構造函數去創建一個 ValPoint 類型變量:

ValPoint vPoint1 = 

  我們將上面代碼第一句的表達式由“=”分隔拆成兩部分來看: 

  A 左邊 ValPoint vPoint1,在堆棧上創建一個 ValPoint 類型的變量 vPoint,結構的所有成員均未賦值。在進行 new ValPoint()之前,將 vPoint 壓到棧上。
  B 右邊 new ValPoint(),new 操作符不會分配內存,它僅僅調用 ValPoint 結構的默認構造函數,根據構造函數去初始化 vPoint 結構的所有字段。
  注意上面這句,new 操作符不會分配內存,僅僅調用 ValPoint 結構的默認構造函數去初始化 vPoint 的所有字段。那如果我這樣做,又如何解釋呢?

Console.WriteLine(( ValPoint()).x); 

  在這種情況下,會創建一個臨時變量,然後使用結構的默認構造函數對此臨時變量進行初始化。我知道我這樣很沒有說服力,所以我們來看下 MS IL 代碼,為了節省篇幅,我只節選了部分:

.locals init ([] valuetype Prototype.ValPoint CS$$) 
$ 
IL_0003: initobj Prototype.ValPoint 

  而對於 ValPoint vPoint = new ValPoint(); 這種情況,其 MSIL 代碼是:

.locals init ([] valuetype Prototype.ValPoint vPoint) 

IL_0003: initobj Prototype.ValPoint 

  那麼當我們使用自定義的構造函數時,ValPoint vPoint = new ValPoint(10),又會怎麼樣呢?通過下面的代碼我們可以看出,實際上會使用 call 指令(instruction)調用我們自定義的構造函數,並傳遞 10 到參數列表中。

.locals init ([
IL_0003: ldc.i4.s  
IL_0005: call instance  Prototype.ValPoint::.ctor(int32) 

  對於上面的 MSIL 代碼不清楚不要緊,有的時候知道結果就已經夠用了。關於 MSIL 代碼,有空了我會為大家翻譯一些好的文章。


  當聲明一個引用類型變量的時候,該引用類型的變量會被分配到堆上,這個變量將用於保存位於堆上的該引用類型的實例 的內存地址,變量本身不包含對象的數據。此時,如果僅僅聲明這樣一個變量,由於在堆上還沒有創建類型的實例,因此,變量值為 null,意思是不指向任何類型實例(堆上的對象)。對於變量的類型聲明,用於限制此變量可以保存的類型實例的地址。
  如果我們有一個這樣的類,它依然代表直線上的一點:

 { 
    RefPoint(  { 
    .x =

  當我們僅僅寫下一條聲明語句:

RefPoint rPoint1; 

  它的效果就向下圖一樣,僅僅在堆棧上創建一個不包含任何數據,也不指向任何對象(不包含創建再堆上的對象的地址)的變量。
  
  而當我們使用 new 操作符時:

rPoint1=  RefPoint(); 

  會發生這樣的事:
    1. 在應用程序堆 (Heap)上創建一個引用類型 (Type)的實例 (Instance)或者叫對象(Object),並為它分配內存地址。
    2. 自動傳遞該實例的引用給構造函數。(正因為如此,你才可以在構造函數中使用 this來訪問這個實例。)
    3. 調用該類型的構造函數。
    4. 返回該實例的引用(內存地址),賦值給 rPoint 變量。

  

3.關於簡單類型
  很多文章和書籍中在講述這類問題的時候,總是喜歡用一個 int 類型作為 值類型 和一個Object 類型 作為引用類型來作說明。本文中將采用自定義的一個 結構 和 類 分別作值類型和引用類型的說明。這是因為簡單類型(比如 int)有一些 CLR 實現了的行為,這些行為會讓我們對一些操作產生誤解。
舉個例子,如果我們想比較兩個 int 類型是否相等,我們會通常這樣:

 i =  j = (i==j) Console.WriteLine(); 

  但是,對於自定義的值類型,比如結構,就不能用 “==”來判斷它們是否相等,而需要在變量上使用 Equals()方法來完成。
  再舉個例子,大家知道 string 是一個引用類型,而我們比較它們是否相等,通常會這樣做:

 a = ;  b = (a == b) Console.WriteLine(); 

  實際上,在後面我們就會看到,當使用“==”對引用類型變量進行比較的時候,比較的是它們是否指向的堆上同一個對象。而上面 a、b 指向的顯然是不同的對象,只是對象包含的值相同,所以可見,對於 string 類型,CLR 對它們的比較實際上比較的是值,而不是引用。

  為了避免上面這些引起的混淆,在對象判等部分將采用自定義的結構和類來分別說明。


裝箱 和 拆箱
  這部分內容可深可淺,本文只簡要地作一個回顧。簡單來說,裝箱 就是 將一個值類型轉換成等值的引用類型。它的過程分為這樣幾步:
    1. 在堆上為新生成的對象(該對象包含數據,對象本身沒有名稱)分配內存。
    2. 將 堆棧上 值類型變量的值拷貝到 堆上的對象 中。
    3. 將堆上創建的對象的地址返回給引用類型變量(從程序員角度看,這個變量的名稱就好像堆上對象的名稱一樣)。
  當我們運行這樣的代碼時:

 i = = + boxed); 

  效果圖是這樣的:
  
MSIL 代碼是這樣的:

.method  hidebysig   Main(
.maxstack  
.locals init ([] int32 i, 
[]  boxed) 
 
IL_0003: stloc. 
IL_0004: ldloc. 
IL_0005: box [mscorlib]System.Int32 
IL_000a: stloc. 
IL_000b: ldloc. 
IL_000c: call  [mscorlib]System.Console::WriteLine(

  而拆箱則是將一個 已裝箱的引用類型 轉換為值類型:

 i = == ()boxed; 
Console.WriteLine( + j); 

  需要注意的是:UnBox 操作需要顯示聲明拆箱後轉換的類型。它分為兩步來完成:
    1. 獲取已裝箱的對象的地址。
    2. 將值從堆上的對象中拷貝到堆棧上的值變量中。


對象判等
  因為我們要提到對象克隆(復制),那麼,我們應該有辦法知道復制前後的兩個對象是否相等。所以,在進行下面的章節前,我們有必要先了解如何進行對象判等。

NOTE:有機會較深入地研究這部分內容,需要感謝 微軟的開源 以及 VS2008 的FCL調試功能。關於如何調試 FCL 代碼,請參考 Configuring Visual Studio to Debug .NET Framework Source Code。 

  我們先定義用作范例的兩個類型,它們代表直線上的一點,唯一區別是一個是引用類型class,一個是值類型 struct:

  RefPoint
{    RefPoint(.x = ValPoint
{    ValPoint( {     .x =


  我們先進行引用類型對象的判等,我們知道在 System.Object 基類型中,定義了實例方法Equals(object obj) , 靜 態 方 法 Equals(object objA, object objB) , 靜 態 方 法 ReferenceEquals(object objA, object objB) 來進行對象的判等。
  我們先看看這三個方法,注意我在代碼中用 #number 標識的地方,後文中我會直接引用:

   objA == objB; 

   InternalEquals(, obj); 

  { 
   (objA==objB)  
  (objA== || objB==       objA.Equals(objB); 
} 

  我們先看 ReferenceEquals(object objA, object objB)方法,它實際上簡單地返回 objA == objB,所以,在後文中,除非必要,我們統一使用 objA == objB(省去了 ReferenceEquals 方法)。另外,為了范例簡單,我們不考慮對象為 null 的情況。
  我們來看第一段代碼:

=  RefPoint(== (rPoint1 == rPoint2); 
= rPoint1.Equals(rPoint2); 
Console.WriteLine(result); 

  在閱讀本文中,應該時刻在腦子裡構思一個堆棧,一個堆,並思考著每條語句會在這兩種結構上產生怎麼樣的效果。在這段代碼中,產生的效果是:在堆上創建了一個新的 RefPoint 類型的實例(對象),並將它的 x 字段初始化為 1;在堆棧上創建變量 rPoint1,rPoint1 保存堆上這個對象的地址;將 rPoint1 賦值給 rPoint2 時,此時並沒有在堆上創建一個新的對象,而是將之前創建的對象的地址復制到了 rPoint2。此時,rPoint1 和 rPoint2 指向了堆上同一個對象。
  從 ReferenceEquals()這個方法名就可以看出,它判斷兩個引用變量是不是指向了同一個變量,如果是,那麼就返回 true。這種相等叫做 引用相等(rPoint1 == rPoint2 等效於 ReferenceEquals)。因為它們指向的是同一個對象,所以對 rPoint1 的操作將會影響 rPoint2:

  
  注意 System.Object 靜態的 Equals(Object objA, Object objB)方法,在 #3 處,如果兩個 變 量 引 用 相 等 , 那 麼 將 直 接 返 回 true 。 所 以 , 可 以 預 見 我 們 上 面 的 代 碼rPoint1.Equals(rPoint2); 在 #3 就會返回 true。但是我們沒有調用靜態 Equals(),直接調用了實體方法,最後調用了#2 的 InternalEquals(),返回true。(InternalEquals()無資料可查,僅通過調試測得)。
  我們再看引用類型的第二種情況:

RefPoint rPoint1 =  RefPoint(=  RefPoint(= (rPoint1 ==
=

  上面的代碼在堆上創建了兩個類型實例,並用同樣的值初始化它們;然後將它們的地址分別賦值給堆上的變量 rPoint1 和 rPoint2。此時 #2 返回了 false,可以看到,對於引用類型,即使類型的實例(對象)包含的值相等,如果變量指向的是不同的對象,那麼也不相等。

2.簡單值類型判等
  注意本節的標題:簡單值類型判等,這個簡單是如何定義的呢?如果值類型的成員僅包含值類型,那麼我們暫且管它叫 簡單值類型,如果值類型的成員包含引用類型,我們管它叫復雜值類型。(注意,這只是本文中為了說明我個人作的定義。)
  應該還記得我們之前提過,值類型都會隱式地繼承自 System.ValueType 類型,而 ValueType類型覆蓋了基類 System.Object 類型的 Equals()方法,在值類型上調用 Equals()方法,會調用ValueType 的 Equals()。所以,我們看看這個方法是什麼樣的,依然用 #number 標識後面會引用的地方。

  { 
   (== = (RuntimeType)= (thatType!=thisType) 
       Object thisObj = (Object) (CanCompareBits()) 
     FastEqualsCheck(thisObj, obj); 
  FieldInfo[] thisFields = thisType.GetFields(BindingFlags.Instance ||
   ( i=; i<thisFields.Length; i++  { 
    thisResult = ((RtFieldInfo)thisFields[i]).InternalGetValue(thisObj,= ((RtFieldInfo)thisFields[i]).InternalGetValue(obj,  (thisResult ==     {
       (thatResult !=      }
     (!thisResult.Equals(thatResult)) 
           }
   

  我們先來看看第一段代碼:

ValPoint vPoint1 =  ValPoint(== (vPoint1 == vPoint2); 
= Object.ReferenceEquals(vPoint1, vPoint2); 
Console.WriteLine(result); 

  我們先在堆棧上創建了一個變量 vPoint1,變量本身已經包含了所有字段和數據。然後在堆棧上復制了 vPoint1 的一份拷貝給了 vPoint2,從常理思維上來講,我們認為它應該是相等的。接下來我們就試著去比較它們,可以看到,我們不能用“==”直接去判斷,這樣會返回一個編譯錯誤。如果我們調用 System.Object 基類的靜態方法 ReferenceEquals(),有意思的事情發生了:它返回了 false。為什麼呢?我們看下 ReferenceEquals()方法的簽名就可以了,它接受的是Object 類型,也就是引用類型,而當我們傳遞 vPoint1 和 vPoint2 這兩個值類型的時候,會進行一個隱式的裝箱,效果相當於下面的語句:

Object boxPoint1 === (boxPoint1 == boxPoint2); 
Console.WriteLine(result); 

  而裝箱的過程,我們在前面已經講述過,上面的操作等於是在堆上創建了兩個對象,對象包含的內容相同(地址不同),然後將對象地址分別返回給堆棧上的 boxPoint1 和 boxPoint2,再去比較 boxPoint1 和 boxPoint2 是否指向同一個對象,顯然不是,所以返回 false。
  我們繼續,添加下面這段代碼:

result = vPoint1.Equals(vPoint2); 
Console.WriteLine(result); 

  因為它們均繼承自 ValueType 類型,所以此時會調用 ValueType 上的 Equals()方法,在方法體內部,#5 CanCompareBits(this) 返回了 true,CanCompareBits(this)這個方法,按微軟的注釋,意識是說:如果對象的成員中存在對於堆上的引用,那麼返回 false,如果不存在,返回 true。按照 ValPoint 的定義,它僅包含一個 int 類型的字段 x,自然不存在對堆上其他對象的引用,所以返回了 true。從#5 的名字 CanCompareBits,可以看出是判斷是否可以進行按位比較,那麼返回了 true 以後,#6 自然是進行按位比較了。

  接下來,我們對 vPoint2 做點改動,看看會發生什麼:

vPoint2.x = = vPoint1.Equals(vPoint2); 
Console.WriteLine(result); 

3. 復雜值類型判等
  到現在,上面的這些方法,我們還沒有走到的位置,就是 CanCompareBits 返回 false 以後的部分了。前面我們已經推測出了 CanCompareBits返回 false 的條件(值類型的成員包含引用類型),現在只要實現下就可以了。我們定義一個新的結構 Line,它代表直線上的線段,我們讓它的一個成員為值類型 ValPoint,一個成員為引用類型 RefPoint,然後去作比較。

=  RefPoint(=  ValPoint(= == line1.Equals(line2); 
Console.WriteLine(result); 

  這個例子的過程要復雜得多。在開始前,我們先思考一下,當我們寫下 line1.Equals(line2)時,已經進行了一個裝箱的操作。如果要進一步判等,顯然不能去判斷變量是否引用的堆上同一個對象,這樣的話就沒有意義了,因為總是會返回 false(裝箱後堆上創建了兩個對象)。那麼應該如何判斷呢?對 堆上對象 的成員(字段)進行一對一的比較,而成員又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值類型,一種是引用類型。對於引用類型,去判斷是否引用相等;對於值類型,如果是簡單值類型,那麼如同前一節講述的去判斷;如果是復雜類型,那麼當然是遞歸調用了;最終直到要麼是引用類型要麼是簡單值類型。

NOTE:進行字段對字段的一對一比較,需要用到反射,如果不了解反射,可以參看 .Net 中的反射 系列文章。

 

  好了,我們現在看看實際的過程,是不是如同我們料想的那樣,為了避免頻繁的拖動滾動條查看 ValueType 的 Equals()方法,我拷貝了部分下來:

  { 
   (CanCompareBits()) 
     FastEqualsCheck(thisObj, obj); 
  FieldInfo[] thisFields = thisType.GetFields(BindingFlags.Instance ||
   ( i=; i<thisFields.Length; i++  { 
    thisResult = ((RtFieldInfo)thisFields[i]).InternalGetValue(thisObj,= ((RtFieldInfo)thisFields[i]).InternalGetValue(obj,  (thisResult ==     { 
       (thatResult !=    (!thisResult.Equals(thatResult)) 
    { // #       

    1. 進入 ValueType 上的 Equals() 方法,#5 處返回了 false;
    2. 進入 for 循環,遍歷字段。
    3. 第一個字段是 RefPoint 引用類型,#7 處,調用 System.Object 的 Equals()方法,到達#2,返回 true。
    4. 第二個字段是 ValPoint 值類型,#7 處,調用 System.ValType 的 Equals()方法,也就是當前方法本身。此處遞歸調用。
    5. 再次進入 ValueType 的 Equals() 方法,因為 ValPoint 為簡單值類型,所以 #5 CanCompareBits 返回了 true,接著 #6 FastEqualsCheck 返回了 true。
    6. 裡層 Equals()方法返回 true。
    7. 退出 for 循環。
    8. 外層 Equals() 方法返回 true。

 

對象復制
  有的時候,創建一個對象可能會非常耗時,比如對象需要從遠程數據庫中獲取數據來填充,又或者創建對象需要讀取硬盤文件。此時,如果已經有了一個對象,再創建新對象時,可能會采用復制現有對象的方法,而不是重新建一個新的對象。本節就討論如何進行對象的復制。


  淺度復制 和 深度復制 是以如何復制對象的成員(member)來劃分的。一個對象的成員有可能是值類型,有可能是引用類型。當我們對對象進行一個淺度復制的時候,對於值類型成員,會復制其本身(值類型變量本身包含了所有數據,復制時進行按位拷貝);對於引用類型成員(注意它會引用另一個對象),僅僅復制引用,而不創建其引用的對象。結果就是:新對象的引用成員 和 復制對象的引用成員 指向了同一個對象。
  繼續我們上面的例子,如果我們想要進行復制的對象(RefLine)是這樣定義的,(為了避免look up,我在這裡把代碼再貼過來):

 { 
    { 
    .rPoint =.vPoint =
 { 
    RefPoint(  { 
    .x =
 { 
    ValPoint(  { 
    .x =

  我們先創建一個想要復制的對象:

RefPoint rPoint =  RefPoint(=  ValPoint(=  RefLine(rPoint, vPoint); 

  它所產生的實際效果是(堆棧上僅考慮 line 部分):
  
  那麼當我們對它復制時,就會像這樣(newLine 是指向新拷貝的對象的指針,在代碼中體現為一個引用類型的變量):
  
  按照這個定義,再回憶上面我們講到的內容,可以推出這樣一個結論:當復制一個結構類型成員的時候,直接創建一個新的結構類型變量,然後對它賦值,就相當於進行了一個淺度復制,也可以認為結構類型隱式地實現了淺度復制。如果我們將上面的 RefLine 定義為一個結構(Struct),結構類型叫 ValLine,而不是一個類,那麼對它進行淺度復制就可以這樣:

ValLine newLine = line; 

  實際的效果圖是這樣:

  
  現在你已經已經搞清楚了什麼是淺度復制,知道了如何對結構淺度復制。那麼如何對一個引用類型實現淺度復制呢?在.Net Framework 中,有一個 ICloneable 接口,我們可以實現這個接口來進行淺度復制(也可以是深度復制,這裡有爭議,國外一些人認為 ICloneable 應該被標識為過時(Obsolete)的,並且提供 IShallowCloneable 和 IDeepCloneble 來替代)。這個接口只要求實現一個方法 Clone(),它返回當前對象的副本。我們並不需要自己實現這個方法(當然完全可以),在 System.Object 基類中,有一個保護的 MemeberwiseClone()方法,它便用於進行淺度復制。所以,對於引用類型,如果想要實現淺度復制時,只需要調用這個方法就可以了:

 { 
  

  現在我們來做一個測試:

{ 
    Main(  { 
    RefPoint rPoint =  RefPoint(=  ValPoint(= == ; 
    line.vPoint.x = ; 
    Console.WriteLine(

  輸出為:

Original: line.rPoint.x = , line.vPoint.x = = , newLine.vPoint.x = = , line.vPoint.x = = , newLine.vPoint.x =  

  可見,復制後的對象和原先對象成了連體嬰,它們的引用成員字段依然引用堆上的同一個對象。

  其實到現在你可能已經想到什麼時深度復制了,深度復制就是將引用成員指向的對象也進行復制。實際的過程是創建新的引用成員指向的對象,然後復制對象包含的數據。
  深度復制可能會變得非常復雜,因為引用成員指向的對象可能包含另一個引用類型成員,最簡單的例子就是一個線性鏈表。
  如果一個對象的成員包含了對於線性鏈表結構的一個引用,淺度復制 只復制了對頭結點的引用,深度復制 則會復制鏈表本身,並復制每個結點上的數據。
  考慮我們之前的例子,如果我們期望進行一個深度復制,我們的 Clone()方法應該如何實現呢?

  Clone()
{   RefPoint rPoint = RefPoint();   rPoint.x = .rPoint.x;   ValPoint vPoint = .vPoint;   RefLine newLine =

  可以看到,如果每個對象都要這樣去進行深度復制的話就太麻煩了,我們可以利用串行化/反串行化來對對象進行深度復制:先把對象串行化(Serialize)到內存中,然後再進行反串行化,通過這種方式來進行對象的深度復制:

 { 
  BinaryFormatter bf =  BinaryFormatter(); MemoryStream ms = = 

  我們來做一個測試:

{ 
    Main(  { 
    RefPoint rPoint =  RefPoint(=  ValPoint(= == ; 
    Console.WriteLine(

  輸出為:

Original line.rPoint.x = = = =  

  可見,兩個對象的引用成員已經分離,改變原對象的引用對象的值,並不影響復制後的對象。
  這裡需要注意:如果想將對象進行序列化,那麼對象本身,及其所有的自定義成員(類、結構),都必須使用 Serializable 特性進行標記。所以,如果想讓上面的代碼運行,我們之前定義的類都需要進行這樣的標記:

  RefPoint { } 
  關於特性(Attribute),可以參考 .Net 中的反射(反射特性) 一文。

 

總結
  本文簡單地對 C#中的類型作了一個回顧。
  我們首先討論了 C#中的兩種類型--值類型和引用類型,隨後簡要回顧了 裝箱/拆箱 操作。接著,詳細討論了 C#中的對象判等。最後,我們討論了淺度復制 和 深度復制,並比較了它們之間不同。

  記在這裡,以後學習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程式師世界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