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師世界是廣大編程愛好者互助、分享、學習的平台,程序師世界有你更精彩!
首頁
編程語言
C語言|JAVA編程
Python編程
網頁編程
ASP編程|PHP編程
JSP編程
數據庫知識
MYSQL數據庫|SqlServer數據庫
Oracle數據庫|DB2數據庫
 程式師世界 >> 編程語言 >> JAVA編程 >> JAVA編程入門知識 >> 創建Java中的線程池

創建Java中的線程池

編輯:JAVA編程入門知識

  線程是Java的一大特性,它可以是給定的指令序列、給定的方法中定義的變量或者一些共享數據(類一級的變量)。在Java中每個線程有自己的堆棧和程序計數器(PC),其中堆棧是用來跟蹤線程的上下文(上下文是當線程執行到某處時,當前的局部變量的值),而程序計數器則用來跟蹤當前線程正在執行的指令。

  在通常情況下,一個線程不能訪問另外一個線程的堆棧變量,而且這個線程必須處於如下狀態之一:

  1.排隊狀態(Ready),在用戶創建了一個線程以後,這個線程不會立即運行。當線程中的方法start()被調用時,這個線程就會進行排隊狀態,等待調度程序將它轉入運行狀態(Running)。當一個進程被執行後它也可以進行排隊狀態。如果調度程序允許的話,通過調用方法yield()就可以將進程放入排隊狀態。

  2.運行狀態(Running),當調度程序將CPU的運行時間分配給一個線程,這個線程就進入了運行狀態開始運行。

  3.等待狀態(Waiting),很多原因都可以導致線程處於等待狀態,例如線程執行過程中被暫停,或者是等待I/O請求的完成而進入等待狀態。

  在Java中不同的線程具有不同的優先級,高優先級的線程可以安排在低優先級線程之前完成。如果多個線程具有相同的優先級,Java會在不同的線程之間切換運行。一個應用程序可以通過使用線程中的方法setPriority()來設置線程的優先級,使用方法getPriority()來獲得一個線程的優先級。

  線程的生命周期

  一個線程的的生命周期可以分成兩階段:生存(Alive)周期和死亡(Dead)周期,其中生存周期又包括運行狀態(Running)和等待狀態(Waiting)。當創建一個新線程後,這個線程就進入了排隊狀態(Ready),當線程中的方法start()被調用時,線程就進入生存周期,這時它的方法isAlive()始終返回真值,直至線程進入死亡狀態。

  線程的實現

  有兩種方法可以實現線程,一種是擴展java.lang.Thread類,另一種是通過java.lang.Runnable接口。

  Thread類封裝了線程的行為。要創建一個線程,必須創建一個從Thread類擴展出的新類。由於在Thread類中方法run()沒有提供任何的操作,因此,在創建線程時用戶必須覆蓋方法run()來完成有用的工作。當線程中的方法start()被調用時,方法run()再被調用。下面的代碼就是通過擴展Thread類來實現線程:

  

import java.awt.*;
class Sample1{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Mythread test1=new Mythread(1);
 Mythread test2=new Mythread(2);
 test1.start();
 test2.start();
}
}
class Mythread extends Thread {
int id;
Mythread(int i)
{ id=i;}
public void run() {
 int i=0;
 while(id+i==1){
  try {sleep(1000);
 } catch(InterruptedException e) {}
}
System.out.println(“The id is ”+id);
}

  通常當用戶希望一個類能運行在自己的線程中,同時也擴展其它某些類的特性時,就需要借助運行Runnable接口來實現。Runnable接口只有一個方法run()。不論什麼時候創建了一個使用Runnable接口的類,都必須在類中編寫run()方法來覆蓋接口中的run()方法。例如下面的代碼就是通過Runnable接口實現的線程:

  

import java.awt.*;
import java.applet.Applet;
public class Bounce extends Applet implements Runnable{
static int r=30;
static int x=100;
static int y=30;
Thread t; 
public void init()
{
 t = new Thread(this);
 t.start();
}
public void run()
{
 int y1=+1; 
 int i=1;
 int sleeptime=10;
 while(true)
 {
  y+=(i*y);  
  if(y-r<i ||y+r>getSize().height)       
  y1*=-1;
  try{
  t.sleep(sleeptime);
  }catch(InterruptedException e){ }
 }
}
}

  為什麼要使用線程池

  在Java中,如果每當一個請求到達就創建一個新線程,開銷是相當大的。在實際使用中,每個請求創建新線程的服務器在創建和銷毀線程上花費的時間和消耗的系統資源,甚至可能要比花在處理實際的用戶請求的時間和資源要多得多。除了創建和銷毀線程的開銷之外,活動的線程也需要消耗系統資源。如果在一個JVM裡創建太多的線程,可能會導致系統由於過度消耗內存或“切換過度”而導致系統資源不足。為了防止資源不足,服務器應用程序需要一些辦法來限制任何給定時刻處理的請求數目,盡可能減少創建和銷毀線程的次數,特別是一些資源耗費比較大的線程的創建和銷毀,盡量利用已有對象來進行服務,這就是“池化資源”技術產生的原因。

  線程池主要用來解決線程生命周期開銷問題和資源不足問題。通過對多個任務重用線程,線程創建的開銷就被分攤到了多個任務上了,而且由於在請求到達時線程已經存在,所以消除了線程創建所帶來的延遲。這樣,就可以立即為請求服務,使應用程序響應更快。另外,通過適當地調整線程池中的線程數目可以防止出現資源不足的情況。

  創建一個線程池

  一個比較簡單的線程池至少應包含線程池管理器、工作線程、任務隊列、任務接口等部分。其中線程池管理器(ThreadPool Manager)的作用是創建、銷毀並管理線程池,將工作線程放入線程池中;工作線程是一個可以循環執行任務的線程,在沒有任務時進行等待;任務隊列的作用是提供一種緩沖機制,將沒有處理的任務放在任務隊列中;任務接口是每個任務必須實現的接口,主要用來規定任務的入口、任務執行完後的收尾工作、任務的執行狀態等,工作線程通過該接口調度任務的執行。下面的代碼實現了創建一個線程池,以及從線程池中取出線程的操作:

  

public class ThreadPool
{ 
private Stack threadpool = new Stack();
private int poolSize;
private int currSize=0;
public void setSize(int n)
{
 poolSize = n;
}
public void run()
{
 for(int i=0;i<poolSize;i++)
 {
  WorkThread workthread=new WorkThread();
  threadpool.push(workthread);
  currSize++;
 }
}
public synchronized WorkThread getworker( )
{
 if (threadpool.empty())
  system.out.println(“stack is empty”);
 else
 try{ return threadpool.pop();
 } catch (EmptyStackException e){}
}
}

  線程池適合應用的場合

  當一個Web服務器接受到大量短小線程的請求時,使用線程池技術是非常合適的,它可以大大減少線程的創建和銷毀次數,提高服務器的工作效率。但如果線程要求的運行時間比較長,此時線程的運行時間比創建時間要長得多,單靠減少創建時間對系統效率的提高不明顯,此時就不適合應用線程池技術,需要借助其它的技術來提高服務器的服務效率。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程式師世界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