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師世界是廣大編程愛好者互助、分享、學習的平台,程序師世界有你更精彩!
首頁
編程語言
C語言|JAVA編程
Python編程
網頁編程
ASP編程|PHP編程
JSP編程
數據庫知識
MYSQL數據庫|SqlServer數據庫
Oracle數據庫|DB2數據庫
 程式師世界 >> 數據庫知識 >> MYSQL數據庫 >> MySQL綜合教程 >> 使用MySQL-Proxy讀寫分離時的注意事項

使用MySQL-Proxy讀寫分離時的注意事項

編輯:MySQL綜合教程


使用MySQL-Proxy讀寫分離時的注意事項   在動手操作前最好先安裝好MySQL-Proxy,並配置好MySQL主從服務器。補充:新版MySQL已經內建支持   www.2cto.com   延遲問題   讀寫分離不能回避的問題之一就是延遲,可以考慮Google提供的SemiSyncReplicationDesign補丁。   端口問題   MySQL-Proxy缺省使用的是4040端口,如果你想透明的把3306端口的請求轉發給4040的話,那麼可以:   iptables -t nat -I PREROUTING -s ! 127.0.0.1 -p tcp --dport 3306 -j REDIRECT --to-ports 4040   如果想刪除這條規則,可以把上面例子中的-I換成-D。   參考鏈接   密碼加密方式   MySQL-Proxy不支持老的密碼加密方式,所以如果你使用的是老版本的MySQL,或者啟用了old_passwords選項的話,則可能會出現錯誤:   ERROR 2013: Lost connection to MySQL server   此時最好的修復方法就是使用新的密碼加密方式,如果你的用戶表是老式的,可能需要先運行MySQL源代碼裡scripts目錄下的mysql_fix_privilege_tables腳本升級表結構。有時候客觀情況可能不允許立刻進行升級操作,此時可以為MySQL-Proxy專門建立一個密碼為空的用戶(通過主機限制訪問,或者起一個很復雜的用戶名),因為不管是新的密碼加密方式還是舊的密碼加密方式,空密碼都同樣是一個空字符串,這樣就規避了密碼加密的問題。   www.2cto.com   查詢亂碼   連接上MySQL-Proxy後,執行查詢時,隨機出現亂碼。出現此問題的原因是當我們使用MySQL-Proxy讀寫分離時,通常會有多個後端服務器,客戶端發出查詢請求時,一般會先發出一條類似"SET NAME gbk"的語句來聲明客戶端編碼,然後再發出實際查詢的SQL語句,但MySQL-Proxy可能會把這兩條語句分發給不同的後端服務器,於是就出現了亂碼。   解決方法是強行指定後端服務器的字符編碼:   init-connect='SET NAME gbk'   default-character-set=gbk skip-character-set-client-handshake   如果使用init-connect,則需要注意操作用戶不能有SUPER權限,否則此選項無效。   即便做好了以上的設置後,還有可能會出現亂碼,比如說數據庫是gbk的,當我們用PHPMyAdmin連接MySQL-Proxy時,查詢還是會出現亂碼,不過這是正常的!因為PHPMyAdmin使用的是utf8編碼,它發出的“SET NAMES utf8”語句被skip-character-set-client-handshake屏蔽了,所以出現亂碼。   進程崩潰   www.2cto.com   MySQL-Proxy偶爾會出現進程崩潰的情況,具體原因不明。   新版的MySQL-Proxy為了應付這個問題加入了一個keepalive選項(try to restart the proxy if it crashed),當使用這個選項時,會先後啟動兩個mysql-proxy進程,先啟動的mysql-proxy進程用來監控後啟動的mysql-proxy進程,實際提供服務的是後啟動的mysql-proxy進程,一旦後啟動的mysql-proxy進程掛掉(你可以自己kill試試),先啟動的mysql-proxy進程會重新啟動一個mysql-proxy提供服務。   不過現在很多人用的還是舊版的MySQL-Proxy,此時可以利用init來實現類似keepalive的效果:   編寫腳本/usr/local/sbin/mysql-proxy.sh,加入以下內容(具體寫法視安裝情況而定):   LUA_PATH="/usr/local/mysql-proxy/share/mysql-proxy/?.lua" \ /usr/local/mysql-proxy/sbin/mysql-proxy \ --proxy-backend-addresses=192.168.0.1:3306 \ --proxy-read-only-backend-addresses=192.168.0.2:3306 \ --proxy-lua-script=/usr/local/mysql-proxy/share/mysql-proxy/rw-splitting.lua   別忘了加上可執行屬性:   chmod a+x /usr/local/sbin/mysql-proxy.sh   0.7.0版本有一個新的選項:--defaults-file,可以把相關信息都寫到配置文件裡:   # MySQL Proxy's configuration file (mysql-proxy.cnf)   [mysql-proxy] daemon = true keepalive = true proxy-backend-addresses = 192.168.0.1:3306 proxy-read-only-backend-addresses = 192.168.0.2:3306 proxy-lua-script = /usr/local/mysql-proxy/share/mysql-proxy/rw-splitting.lua   啟動時可以使用:mysql-proxy --defaults-file=mysql-proxy.cnf   修改inittab:   www.2cto.com   vi /etc/inittab   加入以下內容:   mp:12345:respawn:/usr/local/sbin/mysql-proxy.sh   然後讓init重新讀取inittab內容:   kill -HUP 1   系統會自動檢測/usr/local/sbin/mysql-proxy.sh是否正在運行,如果沒有就自動運行。   需要注意的是在編寫mysql-proxy.sh腳本的時候,不要加入--daemon選項,否則/usr/local/sbin/mysql-proxy.sh一運行就結束了,系統會不停的嘗試運行腳本,從而在/var/log/message裡留下大量的錯誤信息(init: Id "mp" respawning too fast: disabled for 5 minutes)。   init的方法可能顯得有點另類了,可以使用其他的工具,比如svscan。   有狀態的查詢   一些有狀態的特殊的查詢可能失效,比如說:   SELECT SQL_CALC_FOUND_ROWS .. SELECT FOUND_ROWS()   這種查詢是有狀態的,應該保證在同一個後端處理,查看rw-splitting.lua腳本可以看到MySQL-Proxy實際上已經對這樣的查詢進行了 判斷,但在實際應用中發現還是存在問題。估計是腳本寫得不咋地,實際應用中,建議大家不要使用這樣的查詢,一來沒有可移植性,而來效率也不見得好。   另一個可能會產生問題的查詢是:   www.2cto.com   INSERT ... (AUTO_INCREMENT) SELECT LAST_INSERT_ID()   當系統執行完INSERT後,再執行SELECT時,可能已經被分發到了不同的後端服務器,如果你使用的編程語言是PHP的話,此時應該通過 mysql_insert_id()來得到最新插入的id,每次INSERT結束後,其實對應的autoincrement值就已經計算好返回給PHP 了,你無需再發出一次獨立的查詢,直接用mysql_insert_id()就可以了。不過很多PHP程序使用的都是SELECT LAST_INSERT_ID()的方式,如AdbDB,CakePHP等等,如果你正在使用它們的話需多加小心。(當使用bigint 時,mysql_insert_id()存在問題,詳情見手冊,不過對於大多數人而言,bigint基本不會遇到,所以你可以無視這個問題)   注:對於這兩個問題,官方BUG庫裡有人給出了相應的補丁。   腳本問題   MySQL-Proxy讀寫分離的功能是通過lua腳本(rw-splitting.lua)實現的,但是這個腳本年久失修,問題多多,比如說使用時可能會出現:   ERROR 1105: can't change DB to on slave   出現這個問題的原因在於當客戶端發出查詢時,MySQL-Proxy會比較當前客戶端所處數據庫和服務器所處數據庫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則會在服務端嘗試執行一個"USE 數據庫"的操作,一個可能性是主從服務器的數據庫結構不同,在USE一個不存在的數據庫的時候自然會出錯,還有一個原因有些查詢操作並沒有所處數據庫這個上下文,比如說SHOW DATABASES這個查詢,並不需要事先“USE 數據庫”,只要連上服務器就可以執行,這時候如果還嘗試同步客戶端和服務端所處的數據庫,出錯就是無法避免的事了。   rw-splitting.lua恰恰沒有屏蔽後者所描述的情況,修復方法如下,在合適的位置加入粗體代碼,   276         if cmd.type ~= proxy.COM_INIT_DB and 277            c.default_db and c.default_db ~= "" and c.default_db ~= s.default_db then if is_debug 278                    print("    server default db: " .. s.default_db) 279                    print("    client default db: " .. c.default_db) 280                    print("    syncronizing") end 281                 proxy.queries:prepend(2, string.char(proxy.COM_INIT_DB) .. c.default_db)  www.2cto.com   282         end   在lua中,~=是不等於的意思,另外,lua裡空字符串""用在if裡被認為是true,所以單靠c.default_db不夠。   順手加上is_debug的判斷,不然即使不是debug狀態,服務器的命令行裡也會偶爾冒出一些調試信息。   此外,新版MySQL-Proxy裡,雖然源代碼包裡有rw-splitting.lua腳本,但缺省並沒有安裝,你需要手動拷貝,而且數據結構發生了變化,腳本需要按照數據結構的變化做出適當的修改,可以參考作者的描述操作,或者參考官方Bug管理或者直接下載。值得期待的是現在有了專門的MySQL-Proxy-Lua-Scripts項目,希望開發進度能跟上來。     作者 root_zhang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程式師世界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