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師世界是廣大編程愛好者互助、分享、學習的平台,程序師世界有你更精彩!
首頁
編程語言
C語言|JAVA編程
Python編程
網頁編程
ASP編程|PHP編程
JSP編程
數據庫知識
MYSQL數據庫|SqlServer數據庫
Oracle數據庫|DB2數據庫
 程式師世界 >> 數據庫知識 >> Sqlite數據庫 >> 關於Sqlite >> SQLITE3 使用總結

SQLITE3 使用總結

編輯:關於Sqlite

前序:

這裡要注明,我是一個跨平台專注者,並不喜歡只用 windows 平台。我以前的工作就是為 unix 平台寫代碼。下面我所寫的東西,雖然沒有驗證,但是我已盡量不使用任何 windows 的東西,只使用標准 C 或標准C++。但是,我沒有嘗試過在別的系統、別的編譯器下編譯,因此下面的敘述如果不正確,則留待以後修改。

下面我的代碼仍然用 VC 編寫,因為我覺得VC是一個很不錯的IDE,可以加快代碼編寫速度(例如配合 Vassist )。下面我所說的編譯環境,是VC2003。如果讀者覺得自己習慣於 unix 下用 vi 編寫代碼速度較快,可以不用管我的說明,只需要符合自己習慣即可,因為我用的是標准 C 或 C++ 。不會給任何人帶來不便。
 
一、版本

從 www.sqlite.org 網站可下載到最新的 sqlite 代碼和編譯版本。我寫此文章時,最新代碼是 3.3.17 版本。

很久沒有去下載 sqlite 新代碼,因此也不知道 sqlite 變化這麼大。以前很多文件,現在全部合並成一個 sqlite3.c 文件。如果單獨用此文件,是挺好的,省去拷貝一堆文件還擔心有沒有遺漏。但是也帶來一個問題:此文件太大,快接近7萬行代碼,VC開它整個機器都慢下來了。如果不需要改它代碼,也就不需要打開 sqlite3.c 文件,機器不會慢。但是,下面我要寫通過修改 sqlite 代碼完成加密功能,那時候就比較痛苦了。如果個人水平較高,建議用些簡單的編輯器來編輯,例如UltraEdit 或 Notepad 。速度會快很多。
 
二、基本編譯

這個不想多說了,在 VC 裡新建 dos 控制台空白工程,把 sqlite3.c 和 sqlite3.h 添加到工程,再新建一個 main.cpp文件。在裡面寫:

extern "C"
{
#include "./sqlite3.h"
};
int main( int , char** )
{
return 0;
}

為什麼要 extern “C” ?如果問這個問題,我不想說太多,這是C++的基礎。要在 C++ 裡使用一段 C 的代碼,必須要用 extern “C” 括起來。C++跟 C雖然語法上有重疊,但是它們是兩個不同的東西,內存裡的布局是完全不同的,在C++編譯器裡不用extern “C”括起C代碼,會導致編譯器不知道該如何為 C 代碼描述內存布局。

可能在 sqlite3.c 裡人家已經把整段代碼都 extern “C” 括起來了,但是你遇到一個 .c 文件就自覺的再括一次,也沒什麼不好。
基本工程就這樣建立起來了。編譯,可以通過。但是有一堆的 warning。可以不管它。
 
三、SQLITE操作入門

sqlite提供的是一些C函數接口,你可以用這些函數操作數據庫。通過使用這些接口,傳遞一些標准 sql 語句(以 char * 類型)給 sqlite 函數,sqlite 就會為你操作數據庫。
sqlite 跟MS的access一樣是文件型數據庫,就是說,一個數據庫就是一個文件,此數據庫裡可以建立很多的表,可以建立索引、觸發器等等,但是,它實際上得到的就是一個文件。備份這個文件就備份了整個數據庫。
sqlite 不需要任何數據庫引擎,這意味著如果你需要 sqlite 來保存一些用戶數據,甚至都不需要安裝數據庫(如果你做個小軟件還要求人家必須裝了sqlserver 才能運行,那也太黑心了)。

下面開始介紹數據庫基本操作。

1 基本流程(1)關鍵數據結構
sqlite 裡最常用到的是 sqlite3 * 類型。從數據庫打開開始,sqlite就要為這個類型准備好內存,直到數據庫關閉,整個過程都需要用到這個類型。當數據庫打開時開始,這個類型的變量就代表了你要操作的數據庫。下面再詳細介紹。

(2)打開數據庫
int sqlite3_open( 文件名, sqlite3 ** );
用這個函數開始數據庫操作。
需要傳入兩個參數,一是數據庫文件名,比如:c://DongChunGuang_Database.db。
文件名不需要一定存在,如果此文件不存在,sqlite 會自動建立它。如果它存在,就嘗試把它當數據庫文件來打開。
sqlite3 ** 參數即前面提到的關鍵數據結構。這個結構底層細節如何,你不要關它。
函數返回值表示操作是否正確,如果是 SQLITE_OK 則表示操作正常。相關的返回值sqlite定義了一些宏。具體這些宏的含義可以參考 sqlite3.h 文件。裡面有詳細定義(順便說一下,sqlite3 的代碼注釋率自稱是非常高的,實際上也的確很高。只要你會看英文,sqlite 可以讓你學到不少東西)。
下面介紹關閉數據庫後,再給一段參考代碼。

(3)關閉數據庫
int sqlite3_close(sqlite3 *);
前面如果用 sqlite3_open 開啟了一個數據庫,結尾時不要忘了用這個函數關閉數據庫。
下面給段簡單的代碼:

extern "C"
{
#include "./sqlite3.h"
};
int main( int , char** )
{
  sqlite3 * db = NULL; //聲明sqlite關鍵結構指針
  int result;
//打開數據庫
//需要傳入 db 這個指針的指針,因為 sqlite3_open 函數要為這個指針分配內存,還要讓db指針指向這個內存區
  result = sqlite3_open( “c://Dcg_database.db”, &db );
  if( result != SQLITE_OK )
  {
  //數據庫打開失敗
return -1;
}
//數據庫操作代碼
//…
//數據庫打開成功
//關閉數據庫
sqlite3_close( db );
return 0;
}

這就是一次數據庫操作過程。
 
2 SQL語句操作
本節介紹如何用sqlite 執行標准 sql 語法。
 
(1)執行sql語句
int sqlite3_exec(sqlite3*, const char *sql, sqlite3_callback, void *,  char **errmsg );
這就是執行一條 sql 語句的函數。
第1個參數不再說了,是前面open函數得到的指針。說了是關鍵數據結構。
第2個參數const char *sql 是一條 sql 語句,以/0結尾。
第3個參數sqlite3_callback 是回調,當這條語句執行之後,sqlite3會去調用你提供的這個函數。(什麼是回調函數,自己找別的資料學習)
第4個參數void * 是你所提供的指針,你可以傳遞任何一個指針參數到這裡,這個參數最終會傳到回調函數裡面,如果不需要傳遞指針給回調函數,可以填NULL。等下我們再看回調函數的寫法,以及這個參數的使用。
第5個參數char ** errmsg 是錯誤信息。注意是指針的指針。sqlite3裡面有很多固定的錯誤信息。執行 sqlite3_exec 之後,執行失敗時可以查閱這個指針(直接 printf(“%s/n”,errmsg))得到一串字符串信息,這串信息告訴你錯在什麼地方。sqlite3_exec函數通過修改你傳入的指針的指針,把你提供的指針指向錯誤提示信息,這樣sqlite3_exec函數外面就可以通過這個 char*得到具體錯誤提示。
說明:通常,sqlite3_callback 和它後面的 void * 這兩個位置都可以填 NULL。填NULL表示你不需要回調。比如你做insert 操作,做 delete 操作,就沒有必要使用回調。而當你做 select 時,就要使用回調,因為 sqlite3 把數據查出來,得通過回調告訴你查出了什麼數據。

(2)exec 的回調
typedef int (*sqlite3_callback)(void*,int,char**, char**);
你的回調函數必須定義成上面這個函數的類型。下面給個簡單的例子:

//sqlite3的回調函數   
// sqlite 每查到一條記錄,就調用一次這個回調
int LoadMyInfo( void * para, int n_column, char ** column_value, char ** column_name )
{
  //para是你在 sqlite3_exec 裡傳入的 void * 參數
  //通過para參數,你可以傳入一些特殊的指針(比如類指針、結構指針),然後在這裡面強制轉換成對應的類型(這裡面是void*類型,必須強制轉換成你的類型才可用)。然後操作這些數據
  //n_column是這一條記錄有多少個字段 (即這條記錄有多少列)
  // char ** column_value 是個關鍵值,查出來的數據都保存在這裡,它實際上是個1維數組(不要以為是2維數組),每一個元素都是一個 char * 值,是一個字段內容(用字符串來表示,以/0結尾)
  //char ** column_name 跟 column_value是對應的,表示這個字段的字段名稱
  //這裡,我不使用 para 參數。忽略它的存在.
  int i;
printf( “記錄包含 %d 個字段/n”, n_column );
for( i = 0 ; i < n_column; i ++ )
{
  printf( “字段名:%s ß> 字段值:%s/n”, column_name[i], column_value[i] );
}
printf( “------------------/n“ );    
return 0;
}
int main( int , char ** )
{
  sqlite3 * db;
  int result;
  char * errmsg = NULL;
  result = sqlite3_open( “c://Dcg_database.db”, &db );
  if( result != SQLITE_OK )
  {
    //數據庫打開失敗
return -1;
}
//數據庫操作代碼
//創建一個測試表,表名叫 MyTable_1,有2個字段: ID 和 name。其中ID是一個自動增加的類型,以後insert時可以不去指定這個字段,它會自己從0開始增加
result = sqlite3_exec( db, “create table MyTable_1( ID integer primary key autoincrement, name nvarchar(32) )”, NULL, NULL, errmsg );
if(result != SQLITE_OK )
{
  printf( “創建表失敗,錯誤碼:%d,錯誤原因:%s/n”, result, errmsg );
}
//插入一些記錄
result = sqlite3_exec( db, “insert into MyTable_1( name ) values ( ‘走路' )”, 0, 0, errmsg );
if(result != SQLITE_OK )
{
  printf( “插入記錄失敗,錯誤碼:%d,錯誤原因:%s/n”, result, errmsg );
}
result = sqlite3_exec( db, “insert into MyTable_1( name ) values ( ‘騎單車' )”, 0, 0, errmsg );
if(result != SQLITE_OK )
{
  printf( “插入記錄失敗,錯誤碼:%d,錯誤原因:%s/n”, result, errmsg );
}
result = sqlite3_exec( db, “insert into MyTable_1( name ) values ( ‘坐汽車' )”, 0, 0, errmsg );
if(result != SQLITE_OK )
{
  printf( “插入記錄失敗,錯誤碼:%d,錯誤原因:%s/n”, result, errmsg );
}
//開始查詢數據庫
result = sqlite3_exec( db, “select * from MyTable_1”, LoadMyInfo, NULL, errmsg );
//關閉數據庫
sqlite3_close( db );
return 0;
}

 
通過上面的例子,應該可以知道如何打開一個數據庫,如何做數據庫基本操作。
有這些知識,基本上可以應付很多數據庫操作了。
 
(3)不使用回調查詢數據庫
上面介紹的 sqlite3_exec 是使用回調來執行 select 操作。還有一個方法可以直接查詢而不需要回調。但是,我個人感覺還是回調好,因為代碼可以更加整齊,只不過用回調很麻煩,你得聲明一個函數,如果這個函數是類成員函數,你還不得不把它聲明成 static 的(要問為什麼?這又是C++基礎了。C++成員函數實際上隱藏了一個參數:this,C++調用類的成員函數的時候,隱含把類指針當成函數的第一個參數傳遞進去。結果,這造成跟前面說的 sqlite 回調函數的參數不相符。只有當把成員函數聲明成 static 時,它才沒有多余的隱含的this參數)。
雖然回調顯得代碼整齊,但有時候你還是想要非回調的 select 查詢。這可以通過 sqlite3_get_table 函數做到。
int sqlite3_get_table(sqlite3*, const char *sql, char ***resultp, int *nrow, int *ncolumn, char **errmsg );

第1個參數不再多說,看前面的例子。
第2個參數是 sql 語句,跟 sqlite3_exec 裡的 sql 是一樣的。是一個很普通的以/0結尾的char *字符串。
第3個參數是查詢結果,它依然一維數組(不要以為是二維數組,更不要以為是三維數組)。它內存布局是:第一行是字段名稱,後面是緊接著是每個字段的值。下面用例子來說事。
第4個參數是查詢出多少條記錄(即查出多少行)。
第5個參數是多少個字段(多少列)。
第6個參數是錯誤信息,跟前面一樣,這裡不多說了。

下面給個簡單例子:

int main( int , char ** )
{
  sqlite3 * db;
  int result;
  char * errmsg = NULL;
  char **dbResult; //是 char ** 類型,兩個*號
  int nRow, nColumn;
  int i , j;
  int index;
  result = sqlite3_open( “c://Dcg_database.db”, &db );
  if( result != SQLITE_OK )
  {
    //數據庫打開失敗
    return -1;
  }
  //數據庫操作代碼
  //假設前面已經創建了 MyTable_1 表
  //開始查詢,傳入的 dbResult 已經是 char **,這裡又加了一個 & 取地址符,傳遞進去的就成了 char ***
  result = sqlite3_get_table( db, “select * from MyTable_1”, &dbResult, &nRow, &nColumn, &errmsg );
  if( SQLITE_OK == result )
  {
    //查詢成功
    index = nColumn; //前面說過 dbResult 前面第一行數據是字段名稱,從 nColumn 索引開始才是真正的數據
    printf( “查到%d條記錄/n”, nRow );
    for( i = 0; i < nRow ; i++ )
    {
       printf( “第 %d 條記錄/n”, i+1 );
       for( j = 0 ; j < nColumn; j++ )
       {
         printf( “字段名:%s ß> 字段值:%s/n”, dbResult[j], dbResult [index] );
         ++index; // dbResult 的字段值是連續的,從第0索引到第 nColumn - 1索引都是字段名稱,從第 nColumn 索引開始,後面都是字段值,它把一個二維的表(傳統的行列表示法)用一個扁平的形式來表示
       }
       printf( “-------/n” );
    }
  }
  //到這裡,不論數據庫查詢是否成功,都釋放 char** 查詢結果,使用 sqlite 提供的功能來釋放
  sqlite3_free_table( dbResult );
  //關閉數據庫
  sqlite3_close( db );
  return 0;
}

 
到這個例子為止,sqlite3 的常用用法都介紹完了。
用以上的方法,再配上 sql 語句,完全可以應付絕大多數數據庫需求。
但有一種情況,用上面方法是無法實現的:需要insert、select 二進制。當需要處理二進制數據時,上面的方法就沒辦法做到。下面這一節說明如何插入二進制數據
 
3 操作二進制

sqlite 操作二進制數據需要用一個輔助的數據類型:sqlite3_stmt * 。
這個數據類型記錄了一個“sql語句”。為什麼我把 “sql語句” 用雙引號引起來?因為你可以把 sqlite3_stmt * 所表示的內容看成是 sql語句,但是實際上它不是我們所熟知的sql語句。它是一個已經把sql語句解析了的、用sqlite自己標記記錄的內部數據結構。
正因為這個結構已經被解析了,所以你可以往這個語句裡插入二進制數據。當然,把二進制數據插到 sqlite3_stmt 結構裡可不能直接 memcpy ,也不能像 std::string 那樣用 + 號。必須用 sqlite 提供的函數來插入。
 
(1)寫入二進制
下面說寫二進制的步驟。
要插入二進制,前提是這個表的字段的類型是 blob 類型。我假設有這麼一張表:
create table Tbl_2( ID integer, file_content  blob )

首先聲明
sqlite3_stmt * stat;

然後,把一個 sql 語句解析到 stat 結構裡去:
sqlite3_prepare( db, “insert into Tbl_2( ID, file_content) values( 10, ? )”, -1, &stat, 0 );

上面的函數完成 sql 語句的解析。第一個參數跟前面一樣,是個 sqlite3 * 類型變量,第二個參數是一個 sql 語句。
這個 sql 語句特別之處在於 values 裡面有個 ? 號。在sqlite3_prepare函數裡,?號表示一個未定的值,它的值等下才插入。
第三個參數我寫的是-1,這個參數含義是前面 sql 語句的長度。如果小於0,sqlite會自動計算它的長度(把sql語句當成以/0結尾的字符串)。
第四個參數是 sqlite3_stmt 的指針的指針。解析以後的sql語句就放在這個結構裡。
第五個參數我也不知道是干什麼的。為0就可以了。
如果這個函數執行成功(返回值是 SQLITE_OK 且 stat 不為NULL ),那麼下面就可以開始插入二進制數據。
sqlite3_bind_blob( stat, 1, pdata, (int)(length_of_data_in_bytes), NULL ); // pdata為數據緩沖區,length_of_data_in_bytes為數據大小,以字節為單位

這個函數一共有5個參數。
第1個參數:是前面prepare得到的 sqlite3_stmt * 類型變量。
第2個參數:?號的索引。前面prepare的sql語句裡有一個?號,假如有多個?號怎麼插入?方法就是改變 bind_blob 函數第2個參數。這個參數我寫1,表示這裡插入的值要替換 stat 的第一個?號(這裡的索引從1開始計數,而非從0開始)。如果你有多個?號,就寫多個 bind_blob 語句,並改變它們的第2個參數就替換到不同的?號。如果有?號沒有替換,sqlite為它取值null。
第3個參數:二進制數據起始指針。
第4個參數:二進制數據的長度,以字節為單位。
第5個參數:是個析夠回調函數,告訴sqlite當把數據處理完後調用此函數來析夠你的數據。這個參數我還沒有使用過,因此理解也不深刻。但是一般都填NULL,需要釋放的內存自己用代碼來釋放。

bind完了之後,二進制數據就進入了你的“sql語句”裡了。你現在可以把它保存到數據庫裡:

int result = sqlite3_step( stat );

通過這個語句,stat 表示的sql語句就被寫到了數據庫裡。
最後,要把 sqlite3_stmt 結構給釋放:
sqlite3_finalize( stat ); //把剛才分配的內容析構掉
 
(2)讀出二進制

下面說讀二進制的步驟。
跟前面一樣,先聲明 sqlite3_stmt * 類型變量:

sqlite3_stmt * stat;

然後,把一個 sql 語句解析到 stat 結構裡去:

sqlite3_prepare( db, “select * from Tbl_2”, -1, &stat, 0 );

當 prepare 成功之後(返回值是 SQLITE_OK ),開始查詢數據。

int result = sqlite3_step( stat );

這一句的返回值是SQLITE_ROW 時表示成功(不是 SQLITE_OK )。
你可以循環執行sqlite3_step 函數,一次step查詢出一條記錄。直到返回值不為 SQLITE_ROW 時表示查詢結束。
然後開始獲取第一個字段:ID 的值。ID是個整數,用下面這個語句獲取它的值:
int id = sqlite3_column_int( stat, 0 ); //第2個參數表示獲取第幾個字段內容,從0開始計算,因為我的表的ID字段是第一個字段,因此這裡我填0
 
下面開始獲取 file_content 的值,因為 file_content 是二進制,因此我需要得到它的指針,還有它的長度:

const void * pFileContent = sqlite3_column_blob( stat, 1 );
int len = sqlite3_column_bytes( stat, 1 );

這樣就得到了二進制的值。
把 pFileContent 的內容保存出來之後,不要忘了釋放 sqlite3_stmt 結構:
sqlite3_finalize( stat ); //把剛才分配的內容析構掉
 
(3)重復使用 sqlite3_stmt 結構

如果你需要重復使用 sqlite3_prepare 解析好的 sqlite3_stmt 結構,需要用函數: sqlite3_reset。

result = sqlite3_reset(stat);

這樣, stat 結構又成為 sqlite3_prepare 完成時的狀態,你可以重新為它 bind 內容。

4 事務處理

sqlite 是支持事務處理的。如果你知道你要同步刪除很多數據,不仿把它們做成一個統一的事務。
通常一次 sqlite3_exec 就是一次事務,如果你要刪除1萬條數據,sqlite就做了1萬次:開始新事務->刪除一條數據->提交事務->開始新事務->… 的過程。這個操作是很慢的。因為時間都花在了開始事務、提交事務上。
你可以把這些同類操作做成一個事務,這樣如果操作錯誤,還能夠回滾事務。

事務的操作沒有特別的接口函數,它就是一個普通的 sql 語句而已:
分別如下:

int result; 
result = sqlite3_exec( db, "begin transaction", 0, 0, &zErrorMsg ); //開始一個事務
result = sqlite3_exec( db, "commit transaction", 0, 0, &zErrorMsg ); //提交事務
result = sqlite3_exec( db, "rollback transaction", 0, 0, &zErrorMsg ); //回滾事務

四、C/C++開發接口簡介1 總覽

SQLite3是SQLite一個全新的版本,它雖然是在SQLite 2.8.13的代碼基礎之上開發的,但是使用了和之前的版本不兼容的數據庫格式和API. SQLite3是為了滿足以下的需求而開發的:
支持UTF-16編碼.
用戶自定義的文本排序方法.
可以對BLOBs字段建立索引.
因此為了支持這些特性我改變了數據庫的格式,建立了一個與之前版本不兼容的3.0版. 至於其他的兼容性的改變,例如全新的API等等,都將在理論介紹之後向你說明,這樣可以使你最快的一次性擺脫兼容性問題.
3.0版的和2.X版的API非常相似,但是有一些重要的改變需要注意. 所有API接口函數和數據結構的前綴都由"sqlite_"改為了"sqlite3_". 這是為了避免同時使用SQLite 2.X和SQLite 3.0這兩個版本的時候發生鏈接沖突.
由於對於C語言應該用什麼數據類型來存放UTF-16編碼的字符串並沒有一致的規范. 因此SQLite使用了普通的void* 類型來指向UTF-16編碼的字符串. 客戶端使用過程中可以把void*映射成適合他們的系統的任何數據類型.

2 C/C++接口
SQLite 3.0一共有83個API函數,此外還有一些數據結構和預定義(#defines). (完整的API介紹請參看另一份文檔.) 不過你們可以放心,這些接口使用起來不會像它的數量所暗示的那麼復雜. 最簡單的程序仍然使用三個函數就可以完成: sqlite3_open(), sqlite3_exec(), 和 sqlite3_close(). 要是想更好的控制數據庫引擎的執行,可以使用提供的sqlite3_prepare()函數把SQL語句編譯成字節碼,然後在使用sqlite3_step()函數來執行編譯後的字節碼. 以sqlite3_column_開頭的一組API函數用來獲取查詢結果集中的信息. 許多接口函數都是成對出現的,同時有UTF-8和UTF-16兩個版本. 並且提供了一組函數用來執行用戶自定義的SQL函數和文本排序函數.

(1)如何打開關閉數據庫
 

 typedef struct sqlite3 sqlite3;
  int sqlite3_open(const char*, sqlite3**);
  int sqlite3_open16(const void*, sqlite3**);
  int sqlite3_close(sqlite3*);
  const char *sqlite3_errmsg(sqlite3*);
  const void *sqlite3_errmsg16(sqlite3*);
  int sqlite3_errcode(sqlite3*);

sqlite3_open() 函數返回一個整數錯誤代碼,而不是像第二版中一樣返回一個指向sqlite3結構體的指針. sqlite3_open() 和sqlite3_open16() 的不同之處在於sqlite3_open16() 使用UTF-16編碼(使用本地主機字節順序)傳遞數據庫文件名. 如果要創建新數據庫, sqlite3_open16() 將內部文本轉換為UTF-16編碼, 反之sqlite3_open() 將文本轉換為UTF-8編碼.
打開或者創建數據庫的命令會被緩存,直到這個數據庫真正被調用的時候才會被執行. 而且允許使用PRAGMA聲明來設置如本地文本編碼或默認內存頁面大小等選項和參數.
sqlite3_errcode() 通常用來獲取最近調用的API接口返回的錯誤代碼. sqlite3_errmsg() 則用來得到這些錯誤代碼所對應的文字說明. 這些錯誤信息將以 UTF-8 的編碼返回,並且在下一次調用任何SQLite API函數的時候被清除. sqlite3_errmsg16() 和sqlite3_errmsg() 大體上相同,除了返回的錯誤信息將以 UTF-16 本機字節順序編碼.
SQLite3的錯誤代碼相比SQLite2沒有任何的改變,它們分別是:

#define SQLITE_OK      0  /* Successful result */
#define SQLITE_ERROR    1  /* SQL error or missing database */
#define SQLITE_INTERNAL   2  /* An internal logic error in SQLite */
#define SQLITE_PERM     3  /* Access permission denied */
#define SQLITE_ABORT    4  /* Callback routine requested an abort */
#define SQLITE_BUSY     5  /* The database file is locked */
#define SQLITE_LOCKED    6  /* A table in the database is locked */
#define SQLITE_NOMEM    7  /* A malloc() failed */
#define SQLITE_READONLY   8  /* Attempt to write a readonly database */
#define SQLITE_INTERRUPT  9  /* Operation terminated by sqlite_interrupt() */
#define SQLITE_IOERR    10  /* Some kind of disk I/O error occurred */
#define SQLITE_CORRUPT   11  /* The database disk image is malformed */
#define SQLITE_NOTFOUND  12  /* (Internal Only) Table or record not found */
#define SQLITE_FULL    13  /* Insertion failed because database is full */
#define SQLITE_CANTOPEN  14  /* Unable to open the database file */
#define SQLITE_PROTOCOL  15  /* Database lock protocol error */
#define SQLITE_EMPTY    16  /* (Internal Only) Database table is empty */
#define SQLITE_SCHEMA   17  /* The database schema changed */
#define SQLITE_TOOBIG   18  /* Too much data for one row of a table */
#define SQLITE_CONSTRAINT 19  /* Abort due to contraint violation */
#define SQLITE_MISMATCH  20  /* Data type mismatch */
#define SQLITE_MISUSE   21  /* Library used incorrectly */
#define SQLITE_NOLFS    22  /* Uses OS features not supported on host */
#define SQLITE_AUTH    23  /* Authorization denied */
#define SQLITE_ROW     100 /* sqlite_step() has another row ready */
#define SQLITE_DONE    101 /* sqlite_step() has finished executing */

 
(2)執行 SQL 語句
typedef int (*sqlite_callback)(void*,int,char**, char**);
int sqlite3_exec(sqlite3*, const char *sql, sqlite_callback, void*, char**);
sqlite3_exec 函數依然像它在SQLite2中一樣承擔著很多的工作. 該函數的第二個參數中可以編譯和執行零個或多個SQL語句. 查詢的結果返回給回調函數. 更多地信息可以查看API 參考.
在SQLite3裡,sqlite3_exec一般是被准備SQL語句接口封裝起來使用的.

typedef struct sqlite3_stmt sqlite3_stmt;
int sqlite3_prepare(sqlite3*, const char*, int, sqlite3_stmt**, const char**);
int sqlite3_prepare16(sqlite3*, const void*, int, sqlite3_stmt**, const void**);
int sqlite3_finalize(sqlite3_stmt*);
int sqlite3_reset(sqlite3_stmt*);

sqlite3_prepare 接口把一條SQL語句編譯成字節碼留給後面的執行函數. 使用該接口訪問數據庫是當前比較好的的一種方法.
sqlite3_prepare() 處理的SQL語句應該是UTF-8編碼的. 而sqlite3_prepare16() 則要求是UTF-16編碼的. 輸入的參數中只有第一個SQL語句會被編譯. 第四個參數則用來指向輸入參數中下一個需要編譯的SQL語句存放的SQLite statement對象的指針,任何時候如果調用 sqlite3_finalize() 將銷毀一個准備好的SQL聲明. 在數據庫關閉之前,所有准備好的聲明都必須被釋放銷毀. sqlite3_reset() 函數用來重置一個SQL聲明的狀態,使得它可以被再次執行.

SQL聲明可以包含一些型如"?" 或 "?nnn" 或 ":aaa"的標記, 其中"nnn" 是一個整數,"aaa" 是一個字符串. 這些標記代表一些不確定的字符值(或者說是通配符),可以在後面用sqlite3_bind 接口來填充這些值. 每一個通配符都被分配了一個編號(由它在SQL聲明中的位置決定,從1開始),此外也可以用 "nnn" 來表示 "?nnn" 這種情況. 允許相同的通配符在同一個SQL聲明中出現多次, 在這種情況下所有相同的通配符都會被替換成相同的值. 沒有被綁定的通配符將自動取NULL值.

int sqlite3_bind_blob(sqlite3_stmt*, int, const void*, int n, void(*)(void*));
int sqlite3_bind_double(sqlite3_stmt*, int, double);
int sqlite3_bind_int(sqlite3_stmt*, int, int);
int sqlite3_bind_int64(sqlite3_stmt*, int, long long int);
int sqlite3_bind_null(sqlite3_stmt*, int);
int sqlite3_bind_text(sqlite3_stmt*, int, const char*, int n, void(*)(void*));
int sqlite3_bind_text16(sqlite3_stmt*, int, const void*, int n, void(*)(void*));
int sqlite3_bind_value(sqlite3_stmt*, int, const sqlite3_value*);

以上是 sqlite3_bind 所包含的全部接口,它們是用來給SQL聲明中的通配符賦值的. 沒有綁定的通配符則被認為是空值.綁定上的值不會被sqlite3_reset()函數重置. 但是在調用了sqlite3_reset()之後所有的通配符都可以被重新賦值.

在SQL聲明准備好之後(其中綁定的步驟是可選的), 需要調用以下的方法來執行:
int sqlite3_step(sqlite3_stmt*);

如果SQL返回了一個單行結果集,sqlite3_step() 函數將返回 SQLITE_ROW , 如果SQL語句執行成功或者正常將返回SQLITE_DONE , 否則將返回錯誤代碼. 如果不能打開數據庫文件則會返回 SQLITE_BUSY . 如果函數的返回值是SQLITE_ROW, 那麼下邊的這些方法可以用來獲得記錄集行中的數據:

const void *sqlite3_column_blob(sqlite3_stmt*, int iCol);
int sqlite3_column_bytes(sqlite3_stmt*, int iCol);
int sqlite3_column_bytes16(sqlite3_stmt*, int iCol);
int sqlite3_column_count(sqlite3_stmt*);
const char *sqlite3_column_decltype(sqlite3_stmt *, int iCol);
const void *sqlite3_column_decltype16(sqlite3_stmt *, int iCol);
double sqlite3_column_double(sqlite3_stmt*, int iCol);
int sqlite3_column_int(sqlite3_stmt*, int iCol);
long long int sqlite3_column_int64(sqlite3_stmt*, int iCol);
const char *sqlite3_column_name(sqlite3_stmt*, int iCol);
const void *sqlite3_column_name16(sqlite3_stmt*, int iCol);
const unsigned char *sqlite3_column_text(sqlite3_stmt*, int iCol);
const void *sqlite3_column_text16(sqlite3_stmt*, int iCol);
int sqlite3_column_type(sqlite3_stmt*, int iCol);

sqlite3_column_count()函數返回結果集中包含的列數. sqlite3_column_count() 可以在執行了 sqlite3_prepare()之後的任何時刻調用. sqlite3_data_count()除了必需要在sqlite3_step()之後調用之外,其他跟sqlite3_column_count() 大同小異. 如果調用sqlite3_step() 返回值是 SQLITE_DONE 或者一個錯誤代碼, 則此時調用sqlite3_data_count() 將返回 0 ,然而sqlite3_column_count() 仍然會返回結果集中包含的列數.
返回的記錄集通過使用其它的幾個 sqlite3_column_***() 函數來提取, 所有的這些函數都把列的編號作為第二個參數. 列編號從左到右以零起始. 請注意它和之前那些從1起始的參數的不同.

sqlite3_column_type()函數返回第N列的值的數據類型. 具體的返回值如下:

#define SQLITE_INTEGER 1
#define SQLITE_FLOAT  2
#define SQLITE_TEXT   3
#define SQLITE_BLOB   4
#define SQLITE_NULL   5

sqlite3_column_decltype() 則用來返回該列在 CREATE TABLE 語句中聲明的類型. 它可以用在當返回類型是空字符串的時候. sqlite3_column_name() 返回第N列的字段名. sqlite3_column_bytes() 用來返回 UTF-8 編碼的BLOBs列的字節數或者TEXT字符串的字節數. sqlite3_column_bytes16() 對於BLOBs列返回同樣的結果,但是對於TEXT字符串則按 UTF-16 的編碼來計算字節數. sqlite3_column_blob() 返回 BLOB 數據. sqlite3_column_text() 返回 UTF-8 編碼的 TEXT 數據. sqlite3_column_text16() 返回 UTF-16 編碼的 TEXT 數據. sqlite3_column_int() 以本地主機的整數格式返回一個整數值. sqlite3_column_int64() 返回一個64位的整數. 最後, sqlite3_column_double() 返回浮點數.
不一定非要按照sqlite3_column_type()接口返回的數據類型來獲取數據. 數據類型不同時軟件將自動轉換.

(3)用戶自定義函數
可以使用以下的方法來創建用戶自定義的SQL函數:

typedef struct sqlite3_value sqlite3_value;
int sqlite3_create_function(
   sqlite3 *,
   const char *zFunctionName,
   int nArg,
   int eTextRep,
   void*,
   void (*xFunc)(sqlite3_context*,int,sqlite3_value**),
   void (*xStep)(sqlite3_context*,int,sqlite3_value**),
   void (*xFinal)(sqlite3_context*)
  );
 
  int sqlite3_create_function16(
   sqlite3*,
   const void *zFunctionName,
   int nArg,
   int eTextRep,
   void*,
   void (*xFunc)(sqlite3_context*,int,sqlite3_value**),
   void (*xStep)(sqlite3_context*,int,sqlite3_value**),
   void (*xFinal)(sqlite3_context*)
  );
  #define SQLITE_UTF8   1
  #define SQLITE_UTF16  2
  #define SQLITE_UTF16BE 3
  #define SQLITE_UTF16LE 4
  #define SQLITE_ANY   5

nArg 參數用來表明自定義函數的參數個數. 如果參數值為0,則表示接受任意個數的參數. 用 eTextRep 參數來表明傳入參數的編碼形式. 參數值可以是上面的五種預定義值. SQLite3 允許同一個自定義函數有多種不同的編碼參數的版本. 數據庫引擎會自動選擇轉換參數編碼個數最少的版本使用.
普通的函數只需要設置 xFunc 參數,而把 xStep 和 xFinal 設為NULL. 聚合函數則需要設置 xStep 和 xFinal 參數,然後把 xFunc 設為NULL. 該方法和使用sqlite3_create_aggregate() API一樣.
sqlite3_create_function16()和sqlite_create_function()的不同就在於自定義的函數名一個要求是 UTF-16 編碼,而另一個則要求是 UTF-8.
請注意自定函數的參數目前使用了sqlite3_value結構體指針替代了SQLite version 2.X中的字符串指針. 下面的函數用來從sqlite3_value結構體中提取數據:

  

 const void *sqlite3_value_blob(sqlite3_value*);
  int sqlite3_value_bytes(sqlite3_value*);
  int sqlite3_value_bytes16(sqlite3_value*);
  double sqlite3_value_double(sqlite3_value*);
  int sqlite3_value_int(sqlite3_value*);
  long long int sqlite3_value_int64(sqlite3_value*);
  const unsigned char *sqlite3_value_text(sqlite3_value*);
  const void *sqlite3_value_text16(sqlite3_value*);
  int sqlite3_value_type(sqlite3_value*);

上面的函數調用以下的API來獲得上下文內容和返回結果:
 
 

 void *sqlite3_aggregate_context(sqlite3_context*, int nbyte);
  void *sqlite3_user_data(sqlite3_context*);
  void sqlite3_result_blob(sqlite3_context*, const void*, int n, void(*)(void*));
  void qlite3_result_double(sqlite3_context*, double);
  void sqlite3_result_error(sqlite3_context*, const char*, int);
  void sqlite3_result_error16(sqlite3_context*, const void*, int);
  void sqlite3_result_int(sqlite3_context*, int);
  void sqlite3_result_int64(sqlite3_context*, long long int);
  void sqlite3_result_null(sqlite3_context*);
  void sqlite3_result_text(sqlite3_context*, const char*, int n, void(*)(void*)); 
 void sqlite3_result_text16(sqlite3_context*, const void*, int n, void(*)(void*));
  void sqlite3_result_value(sqlite3_context*, sqlite3_value*);
  void *sqlite3_get_auxdata(sqlite3_context*, int);
  void sqlite3_set_auxdata(sqlite3_context*, int, void*, void (*)(void*));

(4)用戶自定義排序規則
下面的函數用來實現用戶自定義的排序規則:

sqlite3_create_collation(sqlite3*, const char *zName, int eTextRep, void*,
int(*xCompare)(void*,int,const void*,int,const void*));
sqlite3_create_collation16(sqlite3*, const void *zName, int eTextRep, void*,
int(*xCompare)(void*,int,const void*,int,const void*));
sqlite3_collation_needed(sqlite3*, void*,
void(*)(void*,sqlite3*,int eTextRep,const char*));
sqlite3_collation_needed16(sqlite3*, void*,
void(*)(void*,sqlite3*,int eTextRep,const void*));

sqlite3_create_collation() 函數用來聲明一個排序序列和實現它的比較函數. 比較函數只能用來做文本的比較. eTextRep 參數可以取如下的預定義值 SQLITE_UTF8, SQLITE_UTF16LE, SQLITE_UTF16BE, SQLITE_ANY,用來表示比較函數所處理的文本的編碼方式. 同一個自定義的排序規則的同一個比較函數可以有 UTF-8, UTF-16LE 和 UTF-16BE 等多個編碼的版本. sqlite3_create_collation16()和sqlite3_create_collation() 的區別也僅僅在於排序名稱的編碼是 UTF-16 還是 UTF-8.
可以使用 sqlite3_collation_needed() 函數來注冊一個回調函數,當數據庫引擎遇到未知的排序規則時會自動調用該函數. 在回調函數中可以查找一個相似的比較函數,並激活相應的sqlite_3_create_collation()函數. 回調函數的第四個參數是排序規則的名稱,同樣sqlite3_collation_needed采用 UTF-8 編碼. sqlite3_collation_need16() 采用 UTF-16 編碼.
 
 
五、給數據庫加密
前面所說的內容網上已經有很多資料,雖然比較零散,但是花點時間也還是可以找到的。現在要說的這個——數據庫加密,資料就很難找。也可能是我操作水平不夠,找不到對應資料。但不管這樣,我還是通過網上能找到的很有限的資料,探索出了給sqlite數據庫加密的完整步驟。
這裡要提一下,雖然 sqlite 很好用,速度快、體積小巧。但是它保存的文件卻是明文的。若不信可以用 NotePad 打開數據庫文件瞧瞧,裡面 insert 的內容幾乎一覽無余。這樣赤裸裸的展現自己,可不是我們的初衷。當然,如果你在嵌入式系統、智能手機上使用 sqlite,最好是不加密,因為這些系統運算能力有限,你做為一個新功能提供者,不能把用戶有限的運算能力全部花掉。
Sqlite為了速度而誕生。因此Sqlite本身不對數據庫加密,要知道,如果你選擇標准AES算法加密,那麼一定有接近50%的時間消耗在加解密算法上,甚至更多(性能主要取決於你算法編寫水平以及你是否能使用cpu提供的底層運算能力,比如MMX或sse系列指令可以大幅度提升運算速度)。
Sqlite免費版本是不提供加密功能的,當然你也可以選擇他們的收費版本,那你得支付2000塊錢,而且是USD。我這裡也不是說支付錢不好,如果只為了數據庫加密就去支付2000塊,我覺得劃不來。因為下面我將要告訴你如何為免費的Sqlite擴展出加密模塊——自己動手擴展,這是Sqlite允許,也是它提倡的。
那麼,就讓我們一起開始為 sqlite3.c 文件擴展出加密模塊。
 
1 必要的宏
通過閱讀 Sqlite 代碼(當然沒有全部閱讀完,6萬多行代碼,沒有一行是我習慣的風格,我可沒那麼多眼神去看),我搞清楚了兩件事:
Sqlite是支持加密擴展的;
需要 #define 一個宏才能使用加密擴展。
這個宏就是  SQLITE_HAS_CODEC。
你在代碼最前面(也可以在 sqlite3.h 文件第一行)定義:
#ifndef SQLITE_HAS_CODEC
#define SQLITE_HAS_CODEC
#endif
 
如果你在代碼裡定義了此宏,但是還能夠正常編譯,那麼應該是操作沒有成功。因為你應該會被編譯器提示有一些函數無法鏈接才對。如果你用的是 VC 2003,你可以在“解決方案”裡右鍵點擊你的工程,然後選“屬性”,找到“C/C++”,再找到“命令行”,在裡面手工添加“/D "SQLITE_HAS_CODEC"”。
定義了這個宏,一些被 Sqlite 故意屏蔽掉的代碼就被使用了。這些代碼就是加解密的接口。
嘗試編譯,vc會提示你有一些函數無法鏈接,因為找不到他們的實現。
如果你也用的是VC2003,那麼會得到下面的提示:
error LNK2019: 無法解析的外部符號 _sqlite3CodecGetKey ,該符號在函數 _attachFunc 中被引用
error LNK2019: 無法解析的外部符號 _sqlite3CodecAttach ,該符號在函數 _attachFunc 中被引用
error LNK2019: 無法解析的外部符號 _sqlite3_activate_see ,該符號在函數 _sqlite3Pragma 中被引用
error LNK2019: 無法解析的外部符號 _sqlite3_key ,該符號在函數 _sqlite3Pragma 中被引用
fatal error LNK1120: 4 個無法解析的外部命令
 
這是正常的,因為Sqlite只留了接口而已,並沒有給出實現。
下面就讓我來實現這些接口。
 
2自己實現加解密接口函數
如果真要我從一份 www.sqlite.org 網上down下來的 sqlite3.c 文件,直接摸索出這些接口的實現,我認為我還沒有這個能力。
好在網上還有一些代碼已經實現了這個功能。通過參照他們的代碼以及不斷編譯中vc給出的錯誤提示,最終我把整個接口整理出來。
實現這些預留接口不是那麼容易,要重頭說一次怎麼回事很困難。我把代碼都寫好了,直接把他們按我下面的說明拷貝到 sqlite3.c 文件對應地方即可。我在下面也提供了sqlite3.c 文件,可以直接參考或取下來使用。
 
這裡要說一點的是,我另外新建了兩個文件:crypt.c和crypt.h。
其中crypt.h如此定義:

#ifndef DCG_SQLITE_CRYPT_FUNC_
#define DCG_SQLITE_CRYPT_FUNC_
/***********
董淳光寫的 SQLITE 加密關鍵函數庫
***********/
/***********
關鍵加密函數
***********/
int My_Encrypt_Func( unsigned char * pData, unsigned int data_len, const char * key, unsigned int len_of_key );
/***********
關鍵解密函數
***********/
int My_DeEncrypt_Func( unsigned char * pData, unsigned int data_len, const char * key, unsigned intlen_of_key );
#endif
其中的 crypt.c 如此定義:
#include "./crypt.h"
#include "memory.h"
/***********
關鍵加密函數
***********/
int My_Encrypt_Func( unsigned char * pData, unsigned int data_len, const char * key, unsigned int len_of_key )
{
return 0;
}
/***********
關鍵解密函數
***********/
int My_DeEncrypt_Func( unsigned char * pData, unsigned int data_len, const char * key, unsigned intlen_of_key )
{
return 0;
}

 
這個文件很容易看,就兩函數,一個加密一個解密。傳進來的參數分別是待處理的數據、數據長度、密鑰、密鑰長度。
處理時直接把結果作用於 pData 指針指向的內容。
你需要定義自己的加解密過程,就改動這兩個函數,其它部分不用動。擴展起來很簡單。
這裡有個特點,data_len 一般總是 1024 字節。正因為如此,你可以在你的算法裡使用一些特定長度的加密算法,比如AES要求被加密數據一定是128位(16字節)長。這個1024不是碰巧,而是 Sqlite 的頁定義是1024字節,在sqlite3.c文件裡有定義:
# define SQLITE_DEFAULT_PAGE_SIZE 1024
你可以改動這個值,不過還是建議沒有必要不要去改它。
 
上面寫了兩個擴展函數,如何把擴展函數跟 Sqlite 掛接起來,這個過程說起來比較麻煩。我直接貼代碼。
分3個步驟。
首先,在 sqlite3.c 文件頂部,添加下面內容:
 

#ifdef SQLITE_HAS_CODEC
#include "./crypt.h"
/***********

用於在 sqlite3 最後關閉時釋放一些內存

***********/
void sqlite3pager_free_codecarg(void *pArg);
#endif

這個函數之所以要在 sqlite3.c 開頭聲明,是因為下面在 sqlite3.c 裡面某些函數裡要插入這個函數調用。所以要提前聲明。
 
其次,在sqlite3.c文件裡搜索“sqlite3PagerClose”函數,要找到它的實現代碼(而不是聲明代碼)。
實現代碼裡一開始是:

#ifdef SQLITE_ENABLE_MEMORY_MANAGEMENT
 /* A malloc() cannot fail in sqlite3ThreadData() as one or more calls to
 ** malloc() must have already been made by this thread before it gets
 ** to this point. This means the ThreadData must have been allocated already
 ** so that ThreadData.nAlloc can be set.
 */
 ThreadData *pTsd = sqlite3ThreadData();
 assert( pPager );
 assert( pTsd && pTsd->nAlloc );
#endif

 
需要在這部分後面緊接著插入:
 

#ifdef SQLITE_HAS_CODEC
 sqlite3pager_free_codecarg(pPager->pCodecArg);
#endif

 
這裡要注意,sqlite3PagerClose 函數大概也是 3.3.17版本左右才改名的,以前版本裡是叫 “sqlite3pager_close”。因此你在老版本sqlite代碼裡搜索“sqlite3PagerClose”是搜不到的。
類似的還有“sqlite3pager_get”、“sqlite3pager_unref”、“sqlite3pager_write”、“sqlite3pager_pagecount”等都是老版本函數,它們在 pager.h 文件裡定義。新版本對應函數是在 sqlite3.h 裡定義(因為都合並到 sqlite3.c和sqlite3.h兩文件了)。所以,如果你在使用老版本的sqlite,先看看 pager.h 文件,這些函數不是消失了,也不是新蹦出來的,而是老版本函數改名得到的。
 
最後,往sqlite3.c 文件下找。找到最後一行:
 
/************** End of main.c ************************************************/
 
在這一行後面,接上本文最下面的代碼段。
這些代碼很長,我不再解釋,直接接上去就得了。
唯一要提的是 DeriveKey 函數。這個函數是對密鑰的擴展。比如,你要求密鑰是128位,即是16字節,但是如果用戶只輸入 1個字節呢?2個字節呢?或輸入50個字節呢?你得對密鑰進行擴展,使之符合16字節的要求。
DeriveKey 函數就是做這個擴展的。有人把接收到的密鑰求md5,這也是一個辦法,因為md5運算結果固定16字節,不論你有多少字符,最後就是16字節。這是md5算法的特點。但是我不想用md5,因為還得為它添加包含一些 md5 的.c或.cpp文件。我不想這麼做。我自己寫了一個算法來擴展密鑰,很簡單的算法。當然,你也可以使用你的擴展方法,也而可以使用md5 算法。只要修改 DeriveKey 函數就可以了。
在 DeriveKey 函數裡,只管申請空間構造所需要的密鑰,不需要釋放,因為在另一個函數裡有釋放過程,而那個函數會在數據庫關閉時被調用。參考我的 DeriveKey 函數來申請內存。
 
這裡我給出我已經修改好的 sqlite3.c 和 sqlite3.h 文件。
如果太懶,就直接使用這兩個文件,編譯肯定能通過,運行也正常。當然,你必須按我前面提的,新建 crypt.h 和crypt.c 文件,而且函數要按我前面定義的要求來做。
3 加密使用方法
現在,你代碼已經有了加密功能。
你要把加密功能給用上,除了改 sqlite3.c 文件、給你工程添加 SQLITE_HAS_CODEC 宏,還得修改你的數據庫調用函數。
前面提到過,要開始一個數據庫操作,必須先 sqlite3_open 。
加解密過程就在 sqlite3_open 後面操作。
假設你已經 sqlite3_open 成功了,緊接著寫下面的代碼:
     int i;
//添加、使用密碼      
     i =  sqlite3_key( db, "dcg", 3 );
     //修改密碼
     i =  sqlite3_rekey( db, "dcg", 0 );
用 sqlite3_key 函數來提交密碼。
第1個參數是 sqlite3 * 類型變量,代表著用 sqlite3_open 打開的數據庫(或新建數據庫)。
第2個參數是密鑰。
第3個參數是密鑰長度。
用 sqlite3_rekey 來修改密碼。參數含義同 sqlite3_key。
 
實際上,你可以在sqlite3_open函數之後,到 sqlite3_close 函數之前任意位置調用 sqlite3_key 來設置密碼。
但是如果你沒有設置密碼,而數據庫之前是有密碼的,那麼你做任何操作都會得到一個返回值:SQLITE_NOTADB,並且得到錯誤提示:“file is encrypted or is not a database”。
只有當你用 sqlite3_key 設置了正確的密碼,數據庫才會正常工作。
如果你要修改密碼,前提是你必須先 sqlite3_open 打開數據庫成功,然後 sqlite3_key 設置密鑰成功,之後才能用sqlite3_rekey 來修改密碼。
如果數據庫有密碼,但你沒有用 sqlite3_key 設置密碼,那麼當你嘗試用 sqlite3_rekey 來修改密碼時會得到SQLITE_NOTADB 返回值。
如果你需要清空密碼,可以使用:
//修改密碼
i =  sqlite3_rekey( db, NULL, 0 );
來完成密碼清空功能。
 
4 sqlite3.c 最後添加代碼段
 

/***
董淳光定義的加密函數
***/
#ifdef SQLITE_HAS_CODEC
/***
加密結構
***/
#define CRYPT_OFFSET 8
typedef struct _CryptBlock
{
BYTE*   ReadKey;   // 讀數據庫和寫入事務的密鑰
BYTE*   WriteKey;  // 寫入數據庫的密鑰
int    PageSize;  // 頁的大小
BYTE*   Data;
} CryptBlock, *LPCryptBlock;
#ifndef DB_KEY_LENGTH_BYTE     /*密鑰長度*/
#define DB_KEY_LENGTH_BYTE  16  /*密鑰長度*/
#endif
#ifndef DB_KEY_PADDING       /*密鑰位數不足時補充的字符*/
#define DB_KEY_PADDING    0x33 /*密鑰位數不足時補充的字符*/
#endif
/*** 下面是編譯時提示缺少的函數 ***/
/** 這個函數不需要做任何處理,獲取密鑰的部分在下面 DeriveKey 函數裡實現 **/
void sqlite3CodecGetKey(sqlite3* db, int nDB, void** Key, int* nKey)
{
return ;
}
/*被sqlite 和 sqlite3_key_interop 調用, 附加密鑰到數據庫.*/
int sqlite3CodecAttach(sqlite3 *db, int nDb, const void *pKey, int nKeyLen);
/**
這個函數好像是 sqlite 3.3.17前不久才加的,以前版本的sqlite裡沒有看到這個函數
這個函數我還沒有搞清楚是做什麼的,它裡面什麼都不做直接返回,對加解密沒有影響
**/
void sqlite3_activate_see(const char* right )
{  
return;
}
int sqlite3_key(sqlite3 *db, const void *pKey, int nKey);
int sqlite3_rekey(sqlite3 *db, const void *pKey, int nKey);
/***
下面是上面的函數的輔助處理函數
***/
// 從用戶提供的緩沖區中得到一個加密密鑰
// 用戶提供的密鑰可能位數上滿足不了要求,使用這個函數來完成密鑰擴展
static unsigned char * DeriveKey(const void *pKey, int nKeyLen);
//創建或更新一個頁的加密算法索引.此函數會申請緩沖區.
static LPCryptBlock CreateCryptBlock(unsigned char* hKey, Pager *pager, LPCryptBlock pExisting);
//加密/解密函數, 被pager調用
void * sqlite3Codec(void *pArg, unsigned char *data, Pgno nPageNum, int nMode);
//設置密碼函數
int __stdcall sqlite3_key_interop(sqlite3 *db, const void *pKey, int nKeySize);
// 修改密碼函數
int __stdcall sqlite3_rekey_interop(sqlite3 *db, const void *pKey, int nKeySize);
//銷毀一個加密塊及相關的緩沖區,密鑰.
static void DestroyCryptBlock(LPCryptBlock pBlock);
static void * sqlite3pager_get_codecarg(Pager *pPager);
void sqlite3pager_set_codec(Pager *pPager,void *(*xCodec)(void*,void*,Pgno,int),void *pCodecArg  );
//加密/解密函數, 被pager調用
void * sqlite3Codec(void *pArg, unsigned char *data, Pgno nPageNum, int nMode)
{
LPCryptBlock pBlock = (LPCryptBlock)pArg;
unsigned int dwPageSize = 0;
if (!pBlock) return data;
// 確保pager的頁長度和加密塊的頁長度相等.如果改變,就需要調整.
if (nMode != 2)
{
   PgHdr *pageHeader;
   pageHeader = DATA_TO_PGHDR(data);
   if (pageHeader->pPager->pageSize != pBlock->PageSize)
   {
     CreateCryptBlock(0, pageHeader->pPager, pBlock);
   }
}
switch(nMode)
{
case 0: // Undo a "case 7" journal file encryption
case 2: //重載一個頁
case 3: //載入一個頁
   if (!pBlock->ReadKey) break;
   dwPageSize = pBlock->PageSize;
   My_DeEncrypt_Func(data, dwPageSize, pBlock->ReadKey, DB_KEY_LENGTH_BYTE ); /*調用我的解密函數*/
   break;
case 6: //加密一個主數據庫文件的頁
   if (!pBlock->WriteKey) break;
   memcpy(pBlock->Data + CRYPT_OFFSET, data, pBlock->PageSize);
   data = pBlock->Data + CRYPT_OFFSET;
   dwPageSize = pBlock->PageSize;
   My_Encrypt_Func(data , dwPageSize, pBlock->WriteKey, DB_KEY_LENGTH_BYTE ); /*調用我的加密函數*/
   break;
case 7: //加密事務文件的頁
   /*在正常環境下, 讀密鑰和寫密鑰相同. 當數據庫是被重新加密的,讀密鑰和寫密鑰未必相同.
   回滾事務必要用數據庫文件的原始密鑰寫入.因此,當一次回滾被寫入,總是用數據庫的讀密鑰,
   這是為了保證與讀取原始數據的密鑰相同.
   */
   if (!pBlock->ReadKey) break;
   memcpy(pBlock->Data + CRYPT_OFFSET, data, pBlock->PageSize);
   data = pBlock->Data + CRYPT_OFFSET;
   dwPageSize = pBlock->PageSize;
   My_Encrypt_Func( data, dwPageSize, pBlock->ReadKey, DB_KEY_LENGTH_BYTE ); /*調用我的加密函數*/
   break;
}
return data;
}
//銷毀一個加密塊及相關的緩沖區,密鑰.
static void DestroyCryptBlock(LPCryptBlock pBlock)
{
//銷毀讀密鑰.
if (pBlock->ReadKey){
   sqliteFree(pBlock->ReadKey);
}
//如果寫密鑰存在並且不等於讀密鑰,也銷毀.
if (pBlock->WriteKey && pBlock->WriteKey != pBlock->ReadKey){
   sqliteFree(pBlock->WriteKey);
}
if(pBlock->Data){
   sqliteFree(pBlock->Data);
}
//釋放加密塊.
sqliteFree(pBlock);
}
static void * sqlite3pager_get_codecarg(Pager *pPager)
{
return (pPager->xCodec) ? pPager->pCodecArg: NULL;
}
// 從用戶提供的緩沖區中得到一個加密密鑰
static unsigned char * DeriveKey(const void *pKey, int nKeyLen)
{
unsigned char * hKey = NULL;
int j;
if( pKey == NULL || nKeyLen == 0 )
{
   return NULL;
}
hKey = sqliteMalloc( DB_KEY_LENGTH_BYTE + 1 );
if( hKey == NULL )
{
   return NULL;
}
hKey[ DB_KEY_LENGTH_BYTE ] = 0;
if( nKeyLen < DB_KEY_LENGTH_BYTE )
{
   memcpy( hKey, pKey, nKeyLen ); //先拷貝得到密鑰前面的部分
   j = DB_KEY_LENGTH_BYTE - nKeyLen;
   //補充密鑰後面的部分
   memset( hKey + nKeyLen, DB_KEY_PADDING, j );
}
else
{ //密鑰位數已經足夠,直接把密鑰取過來
   memcpy( hKey, pKey, DB_KEY_LENGTH_BYTE );
}
return hKey;
}
//創建或更新一個頁的加密算法索引.此函數會申請緩沖區.
static LPCryptBlock CreateCryptBlock(unsigned char* hKey, Pager *pager, LPCryptBlock pExisting)
{
LPCryptBlock pBlock;
if (!pExisting) //創建新加密塊
{
   pBlock = sqliteMalloc(sizeof(CryptBlock));
   memset(pBlock, 0, sizeof(CryptBlock));
   pBlock->ReadKey = hKey;
   pBlock->WriteKey = hKey;
   pBlock->PageSize = pager->pageSize;
   pBlock->Data = (unsigned char*)sqliteMalloc(pBlock->PageSize + CRYPT_OFFSET);
}
else //更新存在的加密塊
{
   pBlock = pExisting;
   if ( pBlock->PageSize != pager->pageSize && !pBlock->Data){
     sqliteFree(pBlock->Data);
     pBlock->PageSize = pager->pageSize;
     pBlock->Data = (unsigned char*)sqliteMalloc(pBlock->PageSize + CRYPT_OFFSET);
   }
}
memset(pBlock->Data, 0, pBlock->PageSize + CRYPT_OFFSET);
return pBlock;
}
/*
** Set the codec for this pager
*/
void sqlite3pager_set_codec(
               Pager *pPager,
               void *(*xCodec)(void*,void*,Pgno,int),
               void *pCodecArg
               )
{
pPager->xCodec = xCodec;
pPager->pCodecArg = pCodecArg;
}
int sqlite3_key(sqlite3 *db, const void *pKey, int nKey)
{
return sqlite3_key_interop(db, pKey, nKey);
}
int sqlite3_rekey(sqlite3 *db, const void *pKey, int nKey)
{
return sqlite3_rekey_interop(db, pKey, nKey);
}
/*被sqlite 和 sqlite3_key_interop 調用, 附加密鑰到數據庫.*/
int sqlite3CodecAttach(sqlite3 *db, int nDb, const void *pKey, int nKeyLen)
{
  int rc = SQLITE_ERROR;
  unsigned char* hKey = 0;
  //如果沒有指定密匙,可能標識用了主數據庫的加密或沒加密.
  if (!pKey || !nKeyLen)
  {
    if (!nDb)
    {
      return SQLITE_OK; //主數據庫, 沒有指定密鑰所以沒有加密.
    }
    else //附加數據庫,使用主數據庫的密鑰.
    {
      //獲取主數據庫的加密塊並復制密鑰給附加數據庫使用
      LPCryptBlock pBlock = (LPCryptBlock)sqlite3pager_get_codecarg(sqlite3BtreePager(db->aDb[0].pBt));
      if (!pBlock) return SQLITE_OK; //主數據庫沒有加密
      if (!pBlock->ReadKey) return SQLITE_OK; //沒有加密
      memcpy(pBlock->ReadKey, &hKey, 16);
    }
  }
  else //用戶提供了密碼,從中創建密鑰.
  {
    hKey = DeriveKey(pKey, nKeyLen);
  }
  //創建一個新的加密塊,並將解碼器指向新的附加數據庫.
  if (hKey)
  {
    LPCryptBlock pBlock = CreateCryptBlock(hKey, sqlite3BtreePager(db->aDb[nDb].pBt), NULL);
    sqlite3pager_set_codec(sqlite3BtreePager(db->aDb[nDb].pBt), sqlite3Codec, pBlock);
    rc = SQLITE_OK;
  }
  return rc;
}
// Changes the encryption key for an existing database.
int __stdcall sqlite3_rekey_interop(sqlite3 *db, const void *pKey, int nKeySize)
{
Btree *pbt = db->aDb[0].pBt;
Pager *p = sqlite3BtreePager(pbt);
LPCryptBlock pBlock = (LPCryptBlock)sqlite3pager_get_codecarg(p);
unsigned char * hKey = DeriveKey(pKey, nKeySize);
int rc = SQLITE_ERROR;
if (!pBlock && !hKey) return SQLITE_OK;
//重新加密一個數據庫,改變pager的寫密鑰, 讀密鑰依舊保留.
if (!pBlock) //加密一個未加密的數據庫
{
   pBlock = CreateCryptBlock(hKey, p, NULL);
   pBlock->ReadKey = 0; // 原始數據庫未加密
   sqlite3pager_set_codec(sqlite3BtreePager(pbt), sqlite3Codec, pBlock);
}
else // 改變已加密數據庫的寫密鑰
{
   pBlock->WriteKey = hKey;
}
// 開始一個事務
rc = sqlite3BtreeBeginTrans(pbt, 1);
if (!rc)
{
   // 用新密鑰重寫所有的頁到數據庫。
   Pgno nPage = sqlite3PagerPagecount(p);
   Pgno nSkip = PAGER_MJ_PGNO(p);
   void *pPage;
   Pgno n;
   for(n = 1; rc == SQLITE_OK && n <= nPage; n ++)
   {
     if (n == nSkip) continue;
     rc = sqlite3PagerGet(p, n, &pPage);
     if(!rc)
     {
        rc = sqlite3PagerWrite(pPage);
        sqlite3PagerUnref(pPage);
     }
   }
}
// 如果成功,提交事務。
if (!rc)
{
   rc = sqlite3BtreeCommit(pbt);
}
// 如果失敗,回滾。
if (rc)
{
   sqlite3BtreeRollback(pbt);
}
// 如果成功,銷毀先前的讀密鑰。並使讀密鑰等於當前的寫密鑰。
if (!rc)
{
   if (pBlock->ReadKey)
   {
     sqliteFree(pBlock->ReadKey);
   }
   pBlock->ReadKey = pBlock->WriteKey;
}
else// 如果失敗,銷毀當前的寫密鑰,並恢復為當前的讀密鑰。
{
   if (pBlock->WriteKey)
   {
     sqliteFree(pBlock->WriteKey);
   }
   pBlock->WriteKey = pBlock->ReadKey;
}
// 如果讀密鑰和寫密鑰皆為空,就不需要再對頁進行編解碼。
// 銷毀加密塊並移除頁的編解碼器
if (!pBlock->ReadKey && !pBlock->WriteKey)
{
   sqlite3pager_set_codec(p, NULL, NULL);
   DestroyCryptBlock(pBlock);
}
return rc;
}
/***
下面是加密函數的主體
***/
int __stdcall sqlite3_key_interop(sqlite3 *db, const void *pKey, int nKeySize)
{
 return sqlite3CodecAttach(db, 0, pKey, nKeySize);
}
// 釋放與一個頁相關的加密塊
void sqlite3pager_free_codecarg(void *pArg)
{
if (pArg)
   DestroyCryptBlock((LPCryptBlock)pArg);
}
#endif //#ifdef SQLITE_HAS_CODEC

 
五、性能優化
很多人直接就使用了,並未注意到SQLite也有配置參數,可以對性能進行調整。有時候,產生的結果會有很大影響。
主要通過pragma指令來實現。
比如: 空間釋放、磁盤同步、Cache大小等。
不要打開。前文提高了,Vacuum的效率非常低!

1 auto_vacuum
PRAGMA auto_vacuum;
PRAGMA auto_vacuum = 0 | 1;
查詢或設置數據庫的auto-vacuum標記。
正常情況下,當提交一個從數據庫中刪除數據的事務時,數據庫文件不改變大小。未使用的文件頁被標記並在以後的添加操作中再次使用。這種情況下使用VACUUM命令釋放刪除得到的空間。
當開啟auto-vacuum,當提交一個從數據庫中刪除數據的事務時,數據庫文件自動收縮, (VACUUM命令在auto-vacuum開啟的數據庫中不起作用)。數據庫會在內部存儲一些信息以便支持這一功能,這使得數據庫文件比不開啟該選項時稍微大一些。
只有在數據庫中未建任何表時才能改變auto-vacuum標記。試圖在已有表的情況下修改不會導致報錯。

2 cache_size
建議改為8000
PRAGMA cache_size;
PRAGMA cache_size = Number-of-pages;
查詢或修改SQLite一次存儲在內存中的數據庫文件頁數。每頁使用約1.5K內存,缺省的緩存大小是2000. 若需要使用改變大量多行的UPDATE或DELETE命令,並且不介意SQLite使用更多的內存的話,可以增大緩存以提高性能。
當使用cache_size pragma改變緩存大小時,改變僅對當前對話有效,當數據庫關閉重新打開時緩存大小恢復到缺省大小。 要想永久改變緩存大小,使用default_cache_size pragma.

3 case_sensitive_like
打開。不然搜索中文字串會出錯。
PRAGMA case_sensitive_like;
PRAGMA case_sensitive_like = 0 | 1;
LIKE運算符的缺省行為是忽略latin1字符的大小寫。因此在缺省情況下'a' LIKE 'A'的值為真。可以通過打開case_sensitive_like pragma來改變這一缺省行為。當啟用case_sensitive_like,'a' LIKE 'A'為假而 'a' LIKE 'a'依然為真。

4 count_changes
打開。便於調試
PRAGMA count_changes;
PRAGMA count_changes = 0 | 1;
查詢或更改count-changes標記。正常情況下INSERT, UPDATE和DELETE語句不返回數據。 當開啟count-changes,以上語句返回一行含一個整數值的數據——該語句插入,修改或刪除的行數。 返回的行數不包括由觸發器產生的插入,修改或刪除等改變的行數。

5 page_size
PRAGMA page_size;
PRAGMA page_size = bytes;
查詢或設置page-size值。只有在未創建數據庫時才能設置page-size。頁面大小必須是2的整數倍且大於等於512小於等於8192。 上限可以通過在編譯時修改宏定義SQLITE_MAX_PAGE_SIZE的值來改變。上限的上限是32768.

6 synchronous
如果有定期備份的機制,而且少量數據丟失可接受,用OFF
PRAGMA synchronous;
PRAGMA synchronous = FULL; (2)
PRAGMA synchronous = NORMAL; (1)
PRAGMA synchronous = OFF; (0)
查詢或更改"synchronous"標記的設定。第一種形式(查詢)返回整數值。 當synchronous設置為FULL (2), SQLite數據庫引擎在緊急時刻會暫停以確定數據已經寫入磁盤。 這使系統崩潰或電源出問題時能確保數據庫在重起後不會損壞。FULL synchronous很安全但很慢。 當synchronous設置為NORMAL, SQLite數據庫引擎在大部分緊急時刻會暫停,但不像FULL模式下那麼頻繁。 NORMAL模式下有很小的幾率(但不是不存在)發生電源故障導致數據庫損壞的情況。但實際上,在這種情況下很可能你的硬盤已經不能使用,或者發生了其他的不可恢復的硬件錯誤。 設置為synchronous OFF (0)時,SQLite在傳遞數據給系統以後直接繼續而不暫停。若運行SQLite的應用程序崩潰, 數據不會損傷,但在系統崩潰或寫入數據時意外斷電的情況下數據庫可能會損壞。另一方面,在synchronous OFF時 一些操作可能會快50倍甚至更多。
在SQLite 2中,缺省值為NORMAL.而在3中修改為FULL.

7 temp_store
使用2,內存模式。
PRAGMA temp_store;
PRAGMA temp_store = DEFAULT; (0)
PRAGMA temp_store = FILE; (1)
PRAGMA temp_store = MEMORY; (2)
查詢或更改"temp_store"參數的設置。當temp_store設置為DEFAULT (0),使用編譯時的C預處理宏 TEMP_STORE來定義儲存臨時表和臨時索引的位置。當設置為MEMORY (2)臨時表和索引存放於內存中。 當設置為FILE (1)則存放於文件中。temp_store_directorypragma 可用於指定存放該文件的目錄。當改變temp_store設置,所有已存在的臨時表,索引,觸發器及視圖將被立即刪除。
經測試,在類BBS應用上,通過以上調整,效率可以提高2倍以上。
 
 
六、後記
(原文後記)
寫此教程,可不是一個累字能解釋。
但是我還是覺得欣慰的,因為我很久以前就想寫 sqlite 的教程,一來自己備忘,二而已造福大眾,大家不用再走彎路。
本人第一次寫教程,不足的地方請大家指出。
 
本文可隨意轉載、修改、引用。但無論是轉載、修改、引用,都請附帶我的名字:董淳光。以示對我勞動的肯定。
 
(補充後記)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程式師世界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