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師世界是廣大編程愛好者互助、分享、學習的平台,程序師世界有你更精彩!
首頁
編程語言
C語言|JAVA編程
Python編程
網頁編程
ASP編程|PHP編程
JSP編程
數據庫知識
MYSQL數據庫|SqlServer數據庫
Oracle數據庫|DB2數據庫
 程式師世界 >> 編程語言 >> C語言 >> 關於C語言 >> Lua中的協同程序

Lua中的協同程序

編輯:關於C語言
 

協同程序與線程差不多,也就是一條執行序列,擁有自己獨立的棧、局部變量和指令指針,同時又與其它協同程序共享全局變量和其它大部分東西。從概念上講,線程與協同程序的主要區別在於,一個具有多個線程的程序可以同時運行幾個線程,而協同程序卻需要彼此協作的運行。就是說,一個具有多個協同程序的程序在任意時刻只能運行一個協同程序,並且正在運行的協同程序只會在其顯式地要求掛起時,它的執行才會暫停。

協同程序基礎
Lua將所有關於協同程序的函數放置在一個名為“coroutine”的table中。函數create用於創建新的協同程序,它只有一個參數,就是一個函數。該函數的代碼就是協同程序需要執行的內容。create會返回一個thread類型的值,用以表示新的協同程序,一般create的參數是一個匿名函數,例如以下代碼:

local co = coroutine.create(function () print("Hello WOrld") end)
一個協同程序可以有四種不同的狀態:掛起(suspended)、運行(running)、死亡(dead)和正常(normal)。當新創建一個協同程序時,它處於掛起狀態,言外之意就是,協同程序不會在創建它時自動執行其內容,我們可以通過函數status來檢查協同程序的狀態。

local co = coroutine.create(function () print("Hello WOrld") end)print(coroutine.status(co)) -- suspended
函數coroutine.resume用於啟動或再次啟動一個協同程序的執行,並將其狀態由掛起改為運行:

local co = coroutine.create(function () print("Hello WOrld") end)print(coroutine.status(co)) -- suspended
coroutine.resume(co) -- Hello World
上面的代碼中,我調用了resume函數,將協同程序co由suspended改為running狀態,當打印了Hello World之後,協同程序co就處於死亡狀態。

到目前為止,協同程序就是一種函數調用。其實,協同程序的真正強大之處在於函數yield的使用上,該函數可以讓一個運行中的協同程序掛起,而之後可以再恢復它的運行,例如以下代碼:

local co = coroutine.create(function ()
for i = 1, 10 do
print("co", i)
coroutine.yield()
endend)-- 打印初始狀態print(coroutine.status(co)) -- suspended

-- 喚醒協同程序co
coroutine.resume(co) -- 打印co 1-- 打印協同程序的狀態print(coroutine.status(co)) -- suspended

-- 再次喚醒協同程序co
coroutine.resume(co) -- 打印co 2-- 打印協同程序的狀態print(coroutine.status(co)) -- suspended

coroutine.resume(co) -- 打印co 3
coroutine.resume(co) -- 打印co 4
coroutine.resume(co) -- 打印co 5
coroutine.resume(co) -- 打印co 6
coroutine.resume(co) -- 打印co 7
coroutine.resume(co) -- 打印co 8
coroutine.resume(co) -- 打印co 9
coroutine.resume(co) -- 打印co 10
coroutine.resume(co) -- 什麼都不打印print(coroutine.status(co)) -- dead
coroutine.resume(co)
當在協同程序的執行中發生任何錯誤,Lua是不會顯示錯誤消息的,而是將執行權返回給resume調用。當coroutine.resume的第一個返回值為false時,就表明協同程序在運行過程中發生了錯誤;當值為true時,則表明協同程序運行正常。

當一個協同程序A喚醒另一個協同程序B時,協同程序A就處於一個特殊狀態,既不是掛起狀態(無法繼續A的執行),也不是運行狀態(是B在運行)。所以將這時的狀態稱為“正常”狀態。

Lua的協同程序還具有一項有用的機制,就是可以通過一對resume-yield來交換數據。在第一次調用resume時,並沒有對應的yield在等待它,因此所有傳遞給resume的額外參數都視為協同程序主函數的參數。如下述代碼:

當協同程序中沒有yield時,第一次調用resume,所有傳遞給resume的額外參數都將視為協同程序主函數的參數,如以下代碼:

local co = coroutine.create(function (a, b, c)
print("co", a, b, c)end)

coroutine.resume(co, 1, 2, 3) -- co 1 2 3
當協同程序中存在yield時,一切就變的復雜了,先來分析一下這個流程:

調用resume,將協同程序喚醒;
協同程序運行;
運行到yield語句;
yield掛起協同程序,第一次resume返回;(注意:此處yield返回,參數是resume的參數)
第二次resume,再次喚醒協同程序;(注意:此處resume的參數中,除了第一個參數,剩下的參數將作為yield的參數)
yield返回;
協同程序繼續運行;
此處從其它博客中借鑒的一部分代碼,可以說明上面的調用流程:

function foo (a)
print("foo", a) -- foo 2
return coroutine.yield(2 * a) -- return 2 * a
end

co = coroutine.create(function (a , b)
print("co-body", a, b) -- co-body 1 10
local r = foo(a + 1)

print("co-body2", r)
local r, s = coroutine.yield(a + b, a - b)

print("co-body3", r, s)
return b, "end"end)print("main", coroutine.resume(co, 1, 10)) -- true, 4print("------")print("main", coroutine.resume(co, "r")) -- true 11 -9print("------")print("main", coroutine.resume(co, "x", "y")) -- true 10 endprint("------")print("main", coroutine.resume(co, "x", "y")) -- false cannot resume dead coroutine
print("------")
輸出結果如下:

>lua -e "io.stdout:setvbuf 'no'" "test.lua"
co-body 1 10
foo 2
main true 4------
co-body2 r
main true 11 -9------
co-body3 x y
main true 10 end------
main false cannot resume dead coroutine
------>Exit code: 0
resume和yield的配合強大之處在於,resume處於主程中,它將外部狀態(數據)傳入到協同程序內部;而yield則將內部的狀態(數據)返回到主程中。

生產者-消費者問題
現在我就使用Lua的協同程序來完成生產者-消費者這一經典問題。生產者生產東西,消費者消費生產者生產的東西。

local newProductor

function productor()
local i = 0
while true do
i = i + 1
send(i) -- 將生產的物品發送給消費者
endendfunction consumer()
while true do
local i = receive() -- 從生產者那裡得到物品
print(i)
endendfunction receive()
local status, value = coroutine.resume(newProductor)
return value
endfunction send(x)
coroutine.yield(x) -- x表示需要發送的值,值返回以後,就掛起該協同程序end-- 啟動程序
newProductor = coroutine.create(productor)
consumer()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程式師世界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