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師世界是廣大編程愛好者互助、分享、學習的平台,程序師世界有你更精彩!
首頁
編程語言
C語言|JAVA編程
Python編程
網頁編程
ASP編程|PHP編程
JSP編程
數據庫知識
MYSQL數據庫|SqlServer數據庫
Oracle數據庫|DB2數據庫
 程式師世界 >> 編程語言 >> C語言 >> VC >> 關於VC++ >> VC中基於Windows的精確定時

VC中基於Windows的精確定時

編輯:關於VC++

在工業生產控制系統中,有許多需要定時完成的操作,如定時顯示當前時間,定時刷新屏幕上的進度條,上位 機定時向下位機發送命令和傳送數據等。特別是在對控制性能要求較高的實時控制系統和數據采集系統中,就更需要精確定時操作。

眾所周知,Windows 是基於消息機制的系統,任何事件的執行都是通過發送和接收消息來完成的。 這樣就帶來了一些問題,如一旦計算機的CPU被某個進程占用,或系統資源緊張時,發送到消息隊列 中的消息就暫時被掛起,得不到實時處理。因此,不能簡單地通過Windows消息引發一個對定時要求 嚴格的事件。另外,由於在Windows中已經封裝了計算機底層硬件的訪問,所以,要想通過直接利用 訪問硬件來完成精確定時,也比較困難。所以在實際應用時,應針對具體定時精度的要求,采取相適 應的定時方法。

VC中提供了很多關於時間操作的函數,利用它們控制程序能夠精確地完成定時和計時操作。本文詳細介紹了VC中基於Windows的精確定時的七種方式,如下圖所示:

圖一 圖像描述

方式一:VC中的WM_TIMER消息映射能進行簡單的時間控制。首先調用函數SetTimer()設置定時 間隔,如SetTimer(0,200,NULL)即為設置200ms的時間間隔。然後在應用程序中增加定時響應函數 OnTimer(),並在該函數中添加響應的處理語句,用來完成到達定時時間的操作。這種定時方法非常 簡單,可以實現一定的定時功能,但其定時功能如同Sleep()函數的延時功能一樣,精度非常低,最小 計時精度僅為30ms,CPU占用低,且定時器消息在多任務操作系統中的優先級很低,不能得到及時響 應,往往不能滿足實時控制環境下的應用。只可以用來實現諸如位圖的動態顯示等對定時精度要求不高的情況。如示例工程中的Timer1。

方式二:VC中使用sleep()函數實現延時,它的單位是ms,如延時2秒,用sleep(2000)。精度非常 低,最小計時精度僅為30ms,用sleep函數的不利處在於延時期間不能處理其他的消息,如果時間太 長,就好象死機一樣,CPU占用率非常高,只能用於要求不高的延時程序中。如示例工程中的Timer2。

方式三:利用COleDateTime類和COleDateTimeSpan類結合WINDOWS的消息處理過程來實現秒級延時。如示例工程中的Timer3和Timer3_1。以下是實現2秒的延時代碼:

COleDateTime   start_time = COleDateTime::GetCurrentTime();
   COleDateTimeSpan end_time= COleDateTime::GetCurrentTime()-start_time;
   while(end_time.GetTotalSeconds()< 2) //實現延時2秒
   {
       MSG  msg;
       GetMessage(&msg,NULL,0,0);
       TranslateMessage(&msg);
       DispatchMessage(&msg);

       //以上四行是實現在延時或定時期間能處理其他的消息,
       //雖然這樣可以降低CPU的占有率,
       //但降低了延時或定時精度,實際應用中可以去掉。
       end_time = COleDateTime::GetCurrentTime()-start_time;
   }//這樣在延時的時候我們也能夠處理其他的消息。

方式四:在精度要求較高的情況下,VC中可以利用GetTickCount()函數,該函數的返回值是  DWORD型,表示以ms為單位的計算機啟動後經歷的時間間隔。精度比WM_TIMER消息映射高,在較 短的定時中其計時誤差為15ms,在較長的定時中其計時誤差較低,如果定時時間太長,就好象死機一樣,CPU占用率非常高,只能用於要求不高的延時程序中。如示例工程中的Timer4和Timer4_1。下列代碼可以實現50ms的精確定時:

DWORD dwStart = GetTickCount();
    DWORD dwEnd  = dwStart;
    do
    {
     dwEnd = GetTickCount()-dwStart;
    }while(dwEnd <50);

為使GetTickCount()函數在延時或定時期間能處理其他的消息,可以把代碼改為:

DWORD dwStart = GetTickCount();
    DWORD dwEnd  = dwStart;
    do
    {
       MSG  msg;
       GetMessage(&msg,NULL,0,0);
       TranslateMessage(&msg);
       DispatchMessage(&msg);
       dwEnd = GetTickCount()-dwStart;
    }while(dwEnd <50);

雖然這樣可以降低CPU的占有率,並在延時或定時期間也能處理其他的消息,但降低了延時或定時精度。

方式五:與GetTickCount()函數類似的多媒體定時器函數DWORD timeGetTime(void),該函數定時精 度為ms級,返回從Windows啟動開始經過的毫秒數。微軟公司在其多媒體Windows中提供了精確定時器的底 層API持,利用多媒體定時器可以很精確地讀出系統的當前時間,並且能在非常精確的時間間隔內完成一 個事件、函數或過程的調用。不同之處在於調用DWORD timeGetTime(void) 函數之前必須將 Winmm.lib 和 Mmsystem.h 添加到工程中,否則在編譯時提示DWORD timeGetTime(void)函數未定義。由於使用該 函數是通過查詢的方式進行定時控制的,所以,應該建立定時循環來進行定時事件的控制。如示例工程中的Timer5和Timer5_1。

方式六:使用多媒體定時器timeSetEvent()函數,該函數定時精度為ms級。利用該函數可以實現周期性的函數調用。如示例工程中的Timer6和Timer6_1。函數的原型如下:

MMRESULT timeSetEvent( UINT uDelay,
                UINT uResolution,
                LPTIMECALLBACK lpTimeProc,
                WORD dwUser,
                UINT fuEvent )

該函數設置一個定時回調事件,此事件可以是一個一次性事件或周期性事件。事件一旦被激活,便調用指定的回調函數, 成功後返回事件的標識符代碼,否則返回NULL。函數的參數說明如下:

uDelay:以毫秒指定事件的周期。
    Uresolution:以毫秒指定延時的精度,數值越小定時器事件分辨率越高。缺省值為1ms。
    LpTimeProc:指向一個回調函數。
    DwUser:存放用戶提供的回調數據。
    FuEvent:指定定時器事件類型:
    TIME_ONESHOT:uDelay毫秒後只產生一次事件
    TIME_PERIODIC :每隔uDelay毫秒周期性地產生事件。

具體應用時,可以通過調用timeSetEvent()函數,將需要周期性執行的任務定義在LpTimeProc回調函數 中(如:定時采樣、控制等),從而完成所需處理的事件。需要注意的是,任務處理的時間不能大於周期間隔時間。另外,在定時器使用完畢後, 應及時調用timeKillEvent()將之釋放。

方式七:對於精確度要求更高的定時操作,則應該使用QueryPerformanceFrequency()和 QueryPerformanceCounter()函數。這兩個函數是VC提供的僅供Windows 95及其後續版本使用的精確時間函數,並要求計算機從硬件上支持精確定時器。如示例工程中的Timer7、Timer7_1、Timer7_2、Timer7_3。

QueryPerformanceFrequency()函數和QueryPerformanceCounter()函數的原型如下:

BOOL QueryPerformanceFrequency(LARGE_INTEGER *lpFrequency);
    BOOL QueryPerformanceCounter(LARGE_INTEGER *lpCount);

數據類型ARGE_INTEGER既可以是一個8字節長的整型數,也可以是兩個4字節長的整型數的聯合結構, 其具體用法根據編譯器是否支持64位而定。該類型的定義如下:

typedef union _LARGE_INTEGER
    {
      struct
      {
       DWORD LowPart ;// 4字節整型數
       LONG HighPart;// 4字節整型數
      };
      LONGLONG QuadPart ;// 8字節整型數

    }LARGE_INTEGER ;

在進行定時之前,先調用QueryPerformanceFrequency()函數獲得機器內部定時器的時鐘頻率, 然後在需要嚴格定時的事件發生之前和發生之後分別調用QueryPerformanceCounter()函數,利用兩次獲得的計數之差及時鐘頻率,計算出事件經 歷的精確時間。下列代碼實現1ms的精確定時:

LARGE_INTEGER litmp;
    LONGLONG QPart1,QPart2;
    double dfMinus, dfFreq, dfTim;
    QueryPerformanceFrequency(&litmp);
    dfFreq = (double)litmp.QuadPart;// 獲得計數器的時鐘頻率
    QueryPerformanceCounter(&litmp);
    QPart1 = litmp.QuadPart;// 獲得初始值
    do
    {
     QueryPerformanceCounter(&litmp);
     QPart2 = litmp.QuadPart;//獲得中止值
     dfMinus = (double)(QPart2-QPart1);
     dfTim = dfMinus / dfFreq;// 獲得對應的時間值,單位為秒
    }while(dfTim<0.001);

其定時誤差不超過1微秒,精度與CPU等機器配置有關。 下面的程序用來測試函數Sleep(100)的精確持續時間:

LARGE_INTEGER litmp;
    LONGLONG QPart1,QPart2;
    double dfMinus, dfFreq, dfTim;
    QueryPerformanceFrequency(&litmp);
    dfFreq = (double)litmp.QuadPart;// 獲得計數器的時鐘頻率
    QueryPerformanceCounter(&litmp);
    QPart1 = litmp.QuadPart;// 獲得初始值
    Sleep(100);
    QueryPerformanceCounter(&litmp);
    QPart2 = litmp.QuadPart;//獲得中止值
    dfMinus = (double)(QPart2-QPart1);
    dfTim = dfMinus / dfFreq;// 獲得對應的時間值,單位為秒

由於Sleep()函數自身的誤差,上述程序每次執行的結果都會有微小誤差。下列代碼實現1微秒的精確定時:

LARGE_INTEGER litmp;
    LONGLONG QPart1,QPart2;
    double dfMinus, dfFreq, dfTim;
    QueryPerformanceFrequency(&litmp);
    dfFreq = (double)litmp.QuadPart;// 獲得計數器的時鐘頻率
    QueryPerformanceCounter(&litmp);
    QPart1 = litmp.QuadPart;// 獲得初始值
    do
    {
     QueryPerformanceCounter(&litmp);
     QPart2 = litmp.QuadPart;//獲得中止值
     dfMinus = (double)(QPart2-QPart1);
     dfTim = dfMinus / dfFreq;// 獲得對應的時間值,單位為秒
    }while(dfTim<0.000001);

其定時誤差一般不超過0.5微秒,精度與CPU等機器配置有關。

本文配套源碼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程式師世界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