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師世界是廣大編程愛好者互助、分享、學習的平台,程序師世界有你更精彩!
首頁
編程語言
C語言|JAVA編程
Python編程
網頁編程
ASP編程|PHP編程
JSP編程
數據庫知識
MYSQL數據庫|SqlServer數據庫
Oracle數據庫|DB2數據庫
 程式師世界 >> 編程語言 >> JAVA編程 >> 關於JAVA >> Java多線程初學者指南(9):為什麼要進行數據同步

Java多線程初學者指南(9):為什麼要進行數據同步

編輯:關於JAVA

Java中的變量分為兩類:局部變量和類變量。局部變量是指在方法內定義的變量,如在run方法中定義的變量。對於這些變量來說,並不存在線程之間共享的問題。因此,它們不需要進行數據同步。類變量是在類中定義的變量,作用域是整個類。這類變量可以被多個線程共享。因此,我們需要對這類變量進行數據同步。

數據同步就是指在同一時間,只能由一個線程來訪問被同步的類變量,當前線程訪問完這些變量後,其他線程才能繼續訪問。這裡說的訪問是指有寫操作的訪問,如果所有訪問類變量的線程都是讀操作,一般是不需要數據同步的。

那麼如果不對共享的類變量進行數據同步,會發生什麼情況呢?讓我們先看看下面的代碼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情:

package test;

public class MyThread extends Thread
{
public static int n = 0;

public void run()
{
int m = n;
yield();
m++;
n = m;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MyThread myThread = new MyThread ();
Thread threads[] = new Thread[100];
for (int i = 0; i < threads.length; i++)
threads[i] = new Thread(myThread);
for (int i = 0; i < threads.length; i++)
threads[i].start();
for (int i = 0; i < threads.length; i++)
threads[i].join();
System.out.println("n = " + MyThread.n);
}
}

在執行上面代碼的可能結果如下:

n = 59

看到這個結果,可能很多讀者會感到奇怪。這個程序明明是啟動了100個線程,然後每個線程將靜態變量n加1。最後使用join方法使這100個線程都運行完後,再輸出這個n值。按正常來講,結果應該是n = 100。可偏偏結果小於100。

其實產生這種結果的罪魁禍首就是我們經常提到的“髒數據”。而run方法中的yield()語句就是產生“髒數據”的始作俑者(不加yield語句也可能會產生“髒數據”,但不會這麼明顯,只有將100改成更大的數,才會經常產生“髒數據”,在本例中調用yield就是為了放大“髒數據”的效果)。yield方法的作用是使線程暫停,也就是使調用yield方法的線程暫時放棄CPU資源,使CPU有機會來執行其他的線程。為了說明這個程序如何產生“髒數據”,我們假設只創建了兩個線程:thread1和thread2。由於先調用了thread1的start方法,因此,thread1的run方法一般會先運行。當thread1的run方法運行到第一行(int m = n;)時,將n的值賦給m。當執行到第二行的yield方法後,thread1就會暫時停止執行,而當thread1暫停時,thread2獲得了CPU資源後開始運行(之前thread2一直處於就緒狀態),當thread2執行到第一行(int m = n;)時,由於thread1在執行到yield時n仍然是0,因此,thread2中的m獲得的值也是0。這樣就造成了thread1和thread2的m獲得的都是0。在它們執行完yield方法後,都是從0開始加1,因此,無論誰先執行完,最後n的值都是1,只是這個n被thread1和thread2各賦了一遍值。這個過程如下圖如示:

也許有人會問,如果只有n++,會產生“髒數據”嗎?答案是肯定的。那麼n++只是一條語句,又如何在執行過程中將CPU交給其他的線程呢?其實這只是表面現象,n++在被Java編譯器編譯成中間語言(也叫做字節碼)後,並不是一條語言。讓我們看看下面的Java代碼將會被編譯成什麼樣的Java中間語言。

Java源代碼

public void run()
{
n++;
}

被編譯後的中間語言代碼

001  public void run()
002  {
003      aload_0
004      dup
005      getfield
006      iconst_1
007      iadd
008      putfield
009      return
010  }

大家可以看到在run方法中只有n++一條語句,而在編譯後,卻有7條中間語言語句。我們並不需要知道這些語句的功能是什麼,只看一下第005、007和008行語句。在005行是getfield,根據它的英文含義可知是要得到某個值,因為這裡只有一個n,所以毫無疑問,是要得到n的值。而在007行的iadd也不難猜測是將這個得到的n值加1。在008行的putfield的含義我想大家可能已經猜出來了,它負責將這個加1後的n再更新回類變量n。說到這,可能大家還有一個疑惑,執行n++時直接將n加1不就行了,為什麼要如此費周折。其實這裡涉及到一個Java內存模型的問題。

Java的內存模型分為主存儲區和工作存儲區。主存儲區保存了Java中所有的實例。也就是說,在我們使用new來建立一個對象後,這個對象及它內部的方法、變量等都保存在這一區域,在MyThread類中的n就保存在這個區域。主存儲區可以被所有線程共享。而工作存儲區就是我們前面所講的線程棧,在這個區域裡保存了在run方法以及run方法所調用的方法中定義的變量,也就是方法變量。在線程要修改主存儲區中的變量時,並不是直接修改這些變量,而是將它們先復制到當前線程的工作存儲區,在修改完後,再將這個變量值覆蓋主存儲區的相應的變量值。

在了解了Java的內存模型後,就不難理解為什麼n++也不是原子操作了。它必須經過一個拷貝、加1和覆蓋的過程。這個過程和在MyThread類中模擬的過程類似。大家可以想象,如果在執行到getfield時,thread1由於某種原因被中斷,那麼就會發生和MyThread類的執行結果類似的情況。要想徹底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使用某種方法對n進行同步,也就是在同一時間只能有一個線程操作n,這也稱為對n的原子操作。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程式師世界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