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師世界是廣大編程愛好者互助、分享、學習的平台,程序師世界有你更精彩!
首頁
編程語言
C語言|JAVA編程
Python編程
網頁編程
ASP編程|PHP編程
JSP編程
數據庫知識
MYSQL數據庫|SqlServer數據庫
Oracle數據庫|DB2數據庫
 程式師世界 >> 數據庫知識 >> Oracle數據庫 >> Oracle數據庫基礎 >> PL/SQL中的多進程通信技術簡介

PL/SQL中的多進程通信技術簡介

編輯:Oracle數據庫基礎
PL/SQL是基於Oracle的一個主流應用程序編程語言,它的特點是將SQL語句與過程化程序開發語言相結合,以實現更為復雜的商業邏輯。本文主要就其中多進程通信進行討論。

  顯然,多進程技術是用來提高應用的並發性,進而提高整個系統的執行效率,那麼如何在PL/SQL中實現多進程的通信呢?其實,PL/SQL其設計的初衷主要是增強SQL語句的功能,而沒有考慮到其他編程語言的高級功能,所以在PL/SQL中實現多進程通信只能借助於Oracle提供的兩個開發包:DBMS_PIPE和DBMS_ALERT。

  1. DBMS_PIPE

  該包提供多進程之間管道通信的方法,比如連接到同一個數據庫的兩個獨立會話之間可以通過管道進行通信,另外也可以在存儲過程和Pro*C之間進行通信,這樣就大大地增強了PL/SQL的處理能力。該包主要提供兩對函數:

  pack_message(v_msg varchar2)-----將v_msg信息打包放入到緩沖器中,准備發送;

  send_message(v_pipename varchar2)-----發送名為v_pipename的管道的緩沖器;

  unpack_message(v_msg varchar2)-----將信息解析到v_msg中;

  receive_message(v_pipename varchar2)----接受名為v_pipename的管道的緩沖器;

  其執行的原理是:首先建立有名管道(這點熟悉unix很清楚),管道的發送端和接受端都有相應的緩沖器進行接受和發送處理,要注意的是,文本信息必須打包來發送,通過解析來讀取信息。

  為了理解前面的描述,下面列舉一個兩個會話之間通信的實例:

  發送進程:

  declare
v_pipename varchar2(30):='pipe1';
v_status integer;
begin
dbms_pipe.pack_message(' hello,this is sending process!');
v_status:=dbms_pipe.send_message(v_pipename);
if v_status !=0 then
dbms_output.put_line('error!');
end if;
end;
/

  接受進程:

  declare
v_pipename varchar2(30):='pipe1';
v_status integer;
v_msg varchar2(20);
begin
v_status:=dbms_pipe.receive_message(v_pipename);
if v_status !=0 then
dbms_output.put_line('error');
end if;
dbms_pipe.unpack_message(v_msg);
dbms_output.put_line(v_msg);
end;
/

  2. DBMS_ALERT

  與DBMS_PIPE類似,DBMS_ALERT可以實現多個進程(會話)之間的通信。其基本的執行過程為:首先建立一個報警通道,然後通過報警通道來發送報警信號;在接收端需要先注冊該報警通道,對該通道進行監聽,然後等待報警信號的到來。下面是該包中的主要函數說明:

PL/SQL是基於Oracle的一個主流應用程序編程語言,它的特點是將SQL語句與過程化程序開發語言相結合,以實現更為復雜的商業邏輯。本文主要就其中多進程通信進行討論。

  顯然,多進程技術是用來提高應用的並發性,進而提高整個系統的執行效率,那麼如何在PL/SQL中實現多進程的通信呢?其實,PL/SQL其設計的初衷主要是增強SQL語句的功能,而沒有考慮到其他編程語言的高級功能,所以在PL/SQL中實現多進程通信只能借助於Oracle提供的兩個開發包:DBMS_PIPE和DBMS_ALERT。

  1. DBMS_PIPE

  該包提供多進程之間管道通信的方法,比如連接到同一個數據庫的兩個獨立會話之間可以通過管道進行通信,另外也可以在存儲過程和Pro*C之間進行通信,這樣就大大地增強了PL/SQL的處理能力。該包主要提供兩對函數:

  pack_message(v_msg varchar2)-----將v_msg信息打包放入到緩沖器中,准備發送;

  send_message(v_pipename varchar2)-----發送名為v_pipename的管道的緩沖器;

  unpack_message(v_msg varchar2)-----將信息解析到v_msg中;

  receive_message(v_pipename varchar2)----接受名為v_pipename的管道的緩沖器;

  其執行的原理是:首先建立有名管道(這點熟悉unix很清楚),管道的發送端和接受端都有相應的緩沖器進行接受和發送處理,要注意的是,文本信息必須打包來發送,通過解析來讀取信息。

  為了理解前面的描述,下面列舉一個兩個會話之間通信的實例:

  發送進程:

  declare
v_pipename varchar2(30):='pipe1';
v_status integer;
begin
dbms_pipe.pack_message(' hello,this is sending process!');
v_status:=dbms_pipe.send_message(v_pipename);
if v_status !=0 then
dbms_output.put_line('error!');
end if;
end;
/

  接受進程:

  declare
v_pipename varchar2(30):='pipe1';
v_status integer;
v_msg varchar2(20);
begin
v_status:=dbms_pipe.receive_message(v_pipename);
if v_status !=0 then
dbms_output.put_line('error');
end if;
dbms_pipe.unpack_message(v_msg);
dbms_output.put_line(v_msg);
end;
/

  2. DBMS_ALERT

  與DBMS_PIPE類似,DBMS_ALERT可以實現多個進程(會話)之間的通信。其基本的執行過程為:首先建立一個報警通道,然後通過報警通道來發送報警信號;在接收端需要先注冊該報警通道,對該通道進行監聽,然後等待報警信號的到來。下面是該包中的主要函數說明:

dbms_alert.signal(報警管道名,待發送消息)---發送報警信息;

  dbms_alert.register(報警管道名)------注冊報警管道;

  dbms_alert.waitone(報警管道名,接受消息值,返回狀態值)-------對報警管道進行監聽,等待消息的到來;

  同樣,這裡也給出使用DBMS_ALERT的一個實例:

  發送進程:

  declare
v_alertName varchar2(30):='alert1';
begin
dbms_alert.signal(v_alertName,' hello,this is sending process!');
commit;
end;
/

  接受進程:

  declare
v_alertName varchar2(30):='alert1';
v_status integer;
v_msg varchar2(20);
begin
dbms_alert.register(v_alertName);
dbms_alert.waitone(v_alertName,v_msg,v_status);
if v_status !=0 then
dbms_output.put_line('error');
end if;
dbms_output.put_line(v_msg);
end;
/

  3. 若干說明

  DBMS_PIPE和DBMS_ALERT這兩個包都可以進行多進程間的通信,但兩者任然是有一些區別:

  1) 報警信號是同步的。報警信號直到會話發出Commit時才被發出;如果它所處的事務回滾,則該信號就不發送了。但是管道信號是異步的,而且其通信過程不受事務提交和回滾的影響。

  2) 沿著管道進行傳遞的消息只能被一個進程進行處理,其消息的接收方式是拷貝後刪除,但是報警信號可以被多個進程所獲得,即消息的接收方式僅僅是拷貝。

  3) 管道消息不僅可以傳遞文本信息,還可以傳遞其他信息,比如對象等,這一好處得益於其對消息的打包預處理;而報警消息只能是文本,不能是其他類型。

  4. 小結

  近年來,雖然多進程應用有逐漸被多線程應用取代的趨勢,但是多進程仍然有其適用的空間,希望讀者通過本文初淺的介紹,對基於PL/SQL的多進程通信這一技術有一個初步的認識,這樣為以後深入的開發打下一定的基礎。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程式師世界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