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師世界是廣大編程愛好者互助、分享、學習的平台,程序師世界有你更精彩!
首頁
編程語言
C語言|JAVA編程
Python編程
網頁編程
ASP編程|PHP編程
JSP編程
數據庫知識
MYSQL數據庫|SqlServer數據庫
Oracle數據庫|DB2數據庫
 程式師世界 >> 編程語言 >> C語言 >> 關於C語言 >> 程序設計基石與實踐系列之C語言未定義行為一覽

程序設計基石與實踐系列之C語言未定義行為一覽

編輯:關於C語言

程序設計基石與實踐系列之C語言未定義行為一覽


英文出處:Christopher Cole: a glimpse of undefined behavior in c

 

 

幾周前,我的一位同事帶著一個編程問題來到我桌前。最近我們一直在互相考問C語言的知識,所以我微笑著鼓起勇氣面對無疑即將到來的地獄。

他在白板上寫了幾行代碼,並問這個程序會輸出什麼?

 

#include 

int main(){
    int i = 0;
    int a[] = {10,20,30};

    int r = 1 * a[i++] + 2 * a[i++] + 3 * a[i++];
    printf("%d\n", r); 
    return 0;
}
看上去相當簡單明了。我解釋了操作符的優先順序——後綴操作比乘法先計算、乘法比加法先計算,並且乘法和加法的結合性都是從左到右,於是我抓出運算符號並開始寫出算式。

 

 

int r = 1 * a[i++] + 2 * a[i++] + 3 * a[i++];
//    =    a[0]    + 2 * a[1]  + 3 * a[2];
//    =     10     +     40    +    90;
//    = 140
我自鳴得意地寫下答案後,我的同事回應了一個簡單的“不”。我想了幾分鐘後,還是被難住了。我不太記得後綴操作符的結合順序了。此外,我知道那個順序甚至不會改變這裡的值計算的順序,因為結合規則只會應用於同級的操作符之間。但我想到了應該根據後綴操作符都從右到左求值的規則,嘗試算一遍這條算式。看上去相當簡單明了。

 

 

int r = 1 * a[i++] + 2 * a[i++] + 3 * a[i++];
//    =    a[2]    + 2 * a[1]  + 3 * a[0];
//    =     30     +     40    +    30;
//    = 100
我的同事再一次回答說,答案仍是錯的。這時候我只好認輸了,問他答案是什麼。這段短小的樣例代碼原來是從他寫過的更大的代碼段裡刪減出來的。為了驗證他的問題,他編譯並且運行了那個更大的代碼樣例,但是驚奇地發現那段代碼沒有按照他預想的運行。他刪減了不需要的步驟後得到了上面的樣例代碼,用gcc 4.7.3編譯了這段樣例代碼,結果輸出了令人吃驚的結果:“60”。

 

這時我被迷住了。我記得,C語言裡,函數參數的計算求值順序是未定義的,所以我們以為後綴操作符只是遵照某個隨機的、而非從左至右的順序,計算的。我們仍然確信後綴比加法和乘法擁有更高的操作優先級,所以很快證明我們自己,不存在我們可以計算i++的順序,使得這三個數組元素一起加起來、乘起來得到60。

現在我已對此入迷了。我的第一個想法是,查看這段代碼的反匯編代碼,然後嘗試查出它實際上發生了什麼。我用調試符號(debugging symbols)編譯了這段樣例代碼,用了objdump後很快得到了帶注釋的x86_64反匯編代碼。

 

Disassembly of section .text:
 
0000000000000000 
: #include int main(){ 0: 55 push %rbp 1: 48 89 e5 mov %rsp,%rbp 4: 48 83 ec 20 sub $0x20,%rsp int i = 0; 8: c7 45 e8 00 00 00 00 movl $0x0,-0x18(%rbp) int a[] = {10,20,30}; f: c7 45 f0 0a 00 00 00 movl $0xa,-0x10(%rbp) 16: c7 45 f4 14 00 00 00 movl $0x14,-0xc(%rbp) 1d: c7 45 f8 1e 00 00 00 movl $0x1e,-0x8(%rbp) int r = 1 * a[i++] + 2 * a[i++] + 3 * a[i++]; 24: 8b 45 e8 mov -0x18(%rbp),%eax 27: 48 98 cltq 29: 8b 54 85 f0 mov -0x10(%rbp,%rax,4),%edx 2d: 8b 45 e8 mov -0x18(%rbp),%eax 30: 48 98 cltq 32: 8b 44 85 f0 mov -0x10(%rbp,%rax,4),%eax 36: 01 c0 add %eax,%eax 38: 8d 0c 02 lea (%rdx,%rax,1),%ecx 3b: 8b 45 e8 mov -0x18(%rbp),%eax 3e: 48 98 cltq 40: 8b 54 85 f0 mov -0x10(%rbp,%rax,4),%edx 44: 89 d0 mov %edx,%eax 46: 01 c0 add %eax,%eax 48: 01 d0 add %edx,%eax 4a: 01 c8 add %ecx,%eax 4c: 89 45 ec mov %eax,-0x14(%rbp) 4f: 83 45 e8 01 addl $0x1,-0x18(%rbp) 53: 83 45 e8 01 addl $0x1,-0x18(%rbp) 57: 83 45 e8 01 addl $0x1,-0x18(%rbp) printf("%d\n", r); 5b: 8b 45 ec mov -0x14(%rbp),%eax 5e: 89 c6 mov %eax,%esi 60: bf 00 00 00 00 mov $0x0,%edi 65: b8 00 00 00 00 mov $0x0,%eax 6a: e8 00 00 00 00 callq 6f return 0; 6f: b8 00 00 00 00 mov $0x0,%eax } 74: c9 leaveq 75: c3 retq
最先和最後的幾個指令只建立了堆棧結構,初始化變量的值,調用printf函數,還從main函數返回。所以我們實際上只需要關心從0×24到0×57之間的指令。那是令人關注的行為發生的地方。讓我們每次查看幾個指令。

 

 

24:   8b 45 e8                mov    -0x18(%rbp),%eax
27:   48 98                   cltq  
29:   8b 54 85 f0             mov    -0x10(%rbp,%rax,4),%edx
最先的三個指令與我們預期的一致。首先,它把i(0)的值加載到eax寄存器,帶符號擴展到64位,然後加載a[0]到edx寄存器。這裡的乘以1的運算(1*)顯然被編譯器優化後去除了,但是一切看起來都正常。接下來的幾個指令開始時也大致相同。

 

 

2d:   8b 45 e8                mov    -0x18(%rbp),%eax
30:   48 98                   cltq  
32:   8b 44 85 f0             mov    -0x10(%rbp,%rax,4),%eax
36:   01 c0                   add    %eax,%eax
38:   8d 0c 02                lea    (%rdx,%rax,1),%ecx
第一個mov指令把i的值(仍然是0)加載進eax寄存器,帶符號擴展到64位,然後加載a[0]進eax寄存器。有意思的事情發生了——我們再次期待i++在這三條指令之前已經運行過了,但也許最後兩條指令會用某種匯編的魔法來得到預期的結果(2*a[1])。這兩條指令把eax寄存器的值自加了一次,實際上執行了2*a[0]的操作,然後把結果加到前面的計算結果上,並存進ecx寄存器。此時指令已經求得了a[0] + 2 * a[0]的值。事情開始看起來有一些奇怪了,然而再一次,也許某個編譯器魔法在發生。

 

 

3b:   8b 45 e8                mov    -0x18(%rbp),%eax
3e:   48 98                   cltq  
40:   8b 54 85 f0             mov    -0x10(%rbp,%rax,4),%edx
44:   89 d0                   mov    %edx,%eax
接下來這些指令開始看上去相當熟悉。他們加載i的值(仍然是0),帶符號擴展至64位,加載a[0]到edx寄存器,然後拷貝edx裡的值到eax。嗯,好吧,讓我們在多看一些:

 

 

46:   01 c0                   add    %eax,%eax
48:   01 d0                   add    %edx,%eax
4a:   01 c8                   add    %ecx,%eax
4c:   89 45 ec                mov    %eax,-0x14(%rbp)
在這裡把a[0]自加了3次,再加上之前的計算結果,然後存入到變量“r”。現在不可思議的事情——我們的變量r現在包含了a[0] + 2 * a[0] + 3 * a[0]。足夠肯定的是,那就是程序的輸出:“60”。但是那些後綴操作符上發生了什麼?他們都在最後:

 

 

4f:   83 45 e8 01             addl   $0x1,-0x18(%rbp)
53:   83 45 e8 01             addl   $0x1,-0x18(%rbp)
57:   83 45 e8 01             addl   $0x1,-0x18(%rbp)
看上去我們編譯版本的代碼完全錯了!為什麼後綴操作符被扔到最底下、所有任務已經完成之後?隨著我對現實的信仰減少,我決定直接去找本源。不,不是編譯器的源代碼——那只是實現——我抓起了C11語言規范。

 

這個問題處在後綴操作符的細節。在我們的案例中,我們在單個表達式裡對數組下標執行了三次後綴自增。當計算後綴操作符時,它返回變量的初始值。把新的值再分配回變量是一個副作用。結果是,那個副作用只被定義為只被付諸於各順序點之間。參照標准的5.1.2.3章節,那裡定義了順序點的細節。但在我們的例子中,我們的表達式展示了未定義行為。它完全取決於編譯器對於 什麼時候 給變量分配新值的副作用會執行 相對於表達式的其他部分。

最終,我倆都學到了一點新的C語言知識。眾所周知,最好的應用是避免構造復雜的前綴後綴表達式,這就是一個關於為什麼要這樣的極好例子。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程式師世界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