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師世界是廣大編程愛好者互助、分享、學習的平台,程序師世界有你更精彩!
首頁
編程語言
C語言|JAVA編程
Python編程
網頁編程
ASP編程|PHP編程
JSP編程
數據庫知識
MYSQL數據庫|SqlServer數據庫
Oracle數據庫|DB2數據庫
 程式師世界 >> 編程語言 >> JAVA編程 >> JAVA綜合教程 >> 編寫高質量代碼:改善Java程序的151個建議(第4章:字符串___建議52~55),java151

編寫高質量代碼:改善Java程序的151個建議(第4章:字符串___建議52~55),java151

編輯:JAVA綜合教程

編寫高質量代碼:改善Java程序的151個建議(第4章:字符串___建議52~55),java151


建議52:推薦使用String直接量賦值

  一般對象都是通過new關鍵字生成的,但是String還有第二種生成方式,也就是我們經常使用的直接聲明方式,這種方式是極力推薦的,但不建議使用new String("A")的方式賦值。為什麼呢?我們看如下代碼:

public class Client58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ring str1 = "詹姆斯";
        String str2 = "詹姆斯";
        String str3 = new String("詹姆斯");
        String str4 = str3.intern();
        // 兩個直接量是否相等
        System.out.println(str1 == str2);
        // 直接量和對象是否相等
        System.out.println(str1 == str3);
        // 經過intern處理後的對象與直接量是否相等
        System.out.println(str1 == str4);
    }
}

  注意看上面的程序,我們使用"=="判斷的是兩個對象的引用地址是否相同,也就是判斷是否為同一個對象,打印的結果是true,false,true。即有兩個直接量是同一個對象(進過intern處理後的String與直接量是同一個對象),但直接通過new生成的對象卻與之不等,原因何在?

  原因是Java為了避免在一個系統中大量產生String對象(為什麼會大量產生,因為String字符串是程序中最經常使用的類型),於是就設計了一個字符串池(也叫作字符串常量池,String pool或String Constant Pool或String Literal Pool),在字符串池中容納的都是String字符串對象,它的創建機制是這樣的:創建一個字符串時,首先檢查池中是否有字面值相等的字符串,如果有,則不再創建,直接返回池中該對象的引用,若沒有則創建之,然後放到池中,並返回新建對象的引用,這個池和我們平常說的池非常接近。對於此例子來說,就是創建第一個"詹姆斯"字符串時,先檢查字符串池中有沒有該對象,發現沒有,於是就創建了"詹姆斯"這個字符串並放到池中,待創建str2字符串時,由於池中已經有了該字符串,於是就直接返回了該對象的引用,此時,str1和str2指向的是同一個地址,所以使用"=="來判斷那當然是相等的了。

  那為什麼使用new String("詹姆斯")就不相等了呢?因為直接聲明一個String對象是不檢查字符串池的,也不會把對象放到字符串池中,那當然"=="為false了。

  那為什麼intern方法處理後即又相等了呢?因為intern會檢查當前對象在對象池中是否存在字面值相同的引用對象,如果有則返回池中的對象,如果沒有則放置到對象池中,並返回當前對象。

  可能有人要問了,放到池中,是不是要考慮垃圾回收問題呀?不用考慮了,雖然Java的每個對象都保存在堆內存中但是字符串非常特殊,它在編譯期已經決定了其存在JVM的常量池(Constant Pool),垃圾回收不會對它進行回收的。

  通過上面的介紹,我們發現Java在字符串的創建方面確實提供了非常好的機制,利用對象池不僅可以提高效率,同時減少了內存空間的占用,建議大家在開發中使用直接量賦值方式,除非必要才建立一個String對象。

建議53:注意方法中傳遞的參數要求

   有這樣的一個簡單需求,寫一個方法,實現從原始字符串中刪除與之匹配的所有字符串,比如在"好是好"中,刪除"好",代碼如下:

public class StringUtils {
    //刪除字符串
    public static String remove(String source, String sub) {
        return source.replaceAll(sub, "");
    }
}

  StringUtils工具類很簡單,它采用了String的replaceAll方法,該方法是做字符串替換的,我們編寫一個測試用例,檢查remove方法是否正確,如下所示:

import static org.junit.Assert.*;
import org.junit.Test;
public class TestStringUtils {

    @Test
    public void test() {
        assertTrue(StringUtils.remove("好是好","好").equals("是"));
        assertTrue(StringUtils.remove("$是$","$").equals("是"));
    }
}

  單獨運行第一個是綠條,單獨運行第二個是紅條,為什麼第二個(assertTrue(StringUtils.remove("$是$","$").equals("是")))不通過呢?

  問題就出在replaceAll方法上,該方法確實需要傳遞兩個String類型的參數,也確實進行了字符串替換,但是它要求第一個參數是正則表達式,符合正則表達式的字符串才會被替換。對上面的例子來說,第一個測試案例傳遞進來的是一個字符串"好",這是一個全匹配查找替換,處理的非常正確,第二個測試案例傳遞進來的是一個"$"符號,"$"符號在正則表達式中表示的是字符串的結束位置,也就是執行完replaceAll後在字符串結尾的地方加上了空字符串,其結果還是"$"是"$",所以測試失敗也就再所難免了。問題清楚了,解決方案也就出來了:使用replace方法替換即可,它是replaceAll的方法的簡化版,可傳遞兩個String參數,與我們的編碼意圖是吻合的。

  大家如果注意看JDK文檔,會發現replace(CharSequence target,CharSequence replacement)方法是1.5版本以後才開始提供的, 在此之前如果要對一個字符串進行全體換,只能使用replaceAll方法,不過由於replaceAll方法的第二個參數使用了正則表達式,而且參數類型只要是CharSequence就可以(String的父類),所以很容易使使用者誤解,稍有不慎就會導致嚴重的替換錯誤。

  注意:replaceAll傳遞的第一個參數是正則表達式  

建議54:正確使用String、StringBuffer、StringBuilder

   CharSequence接口有三個實現類與字符串有關,String、StringBuffer、StringBuilder,雖然它們都與字符串有關,但其處理機制是不同的。

  String類是不可變的量,也就是創建後就不能再修改了,比如創建了一個"abc"這樣的字符串對象,那麼它在內存中永遠都會是"abc"這樣具有固定表面值的一個對象,不能被修改,即使想通過String提供的方法來嘗試修改,也是要麼創建一個新的字符串對象,要麼返回自己,比如:

String  str = "abc";
String str1 = str.substring(1);

  其中str是一個字符串對象,其值是"abc",通過substring方法又重新生成了一個字符串str1,它的值是"bc",也就是說str引用的對象一但產生就永遠不會變。為什麼上面還說有可能不創建對象而返回自己呢?那是因為采用substring(0)就不會創建對象。JVM從字符串池中返回str的引用,也就是自身的引用。

  StringBuffer是一個可變字符串,它與String一樣,在內存中保存的都是一個有序的字符序列(char 類型的數組),不同點是StringBuffer對象的值是可改變的,例如:

StringBuffer sb = new StringBuffer("a");
sb.append("b");

  從上面的代碼可以看出sb的值在改變,初始化的時候是"a" ,經過append方法後,其值變成了"ab"。可能有人會問了,這與String類通過 "+" 連接有什麼區別呢?例如

String s = "a";
s = s + "b";

  有區別,字符串變量s初始化時是 "a" 對象的引用,經過加號計算後,s變量就修改為了 “ab” 的引用,但是初始化的 “a” 對象還沒有改變,只是變量s指向了新的引用地址,再看看StringBuffer的對象,它的引用地址雖不變,但值在改變。

  StringBuffer和StringBuilder基本相同,都是可變字符序列,不同點是:StringBuffer是線程安全的,StringBuilder是線程不安全的,翻翻兩者的源代碼,就會發現在StringBuffer的方法前都有關鍵字syschronized,這也是StringBuffer在性能上遠遠低於StringBuffer的原因。

  在性能方面,由於String類的操作都是產生String的對象,而StringBuilder和StringBuffer只是一個字符數組的再擴容而已,所以String類的操作要遠慢於StringBuffer 和 StringBuilder。

  弄清楚了三者之間的原理,我們就可以在不同的場景下使用不同的字符序列了:

  注意:在適當的場景選用字符串類型 

建議55:注意字符串的位置

   看下面一段程序:

public class Client55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ring str1 = 1 + 2 + "apples";
        String str2 = "apples" + 1 + 2;
        System.out.println(str1);
        System.out.println(str2);
    }
}

  想想兩個字符串輸出的結果的蘋果數量是否一致,如果一致,會是幾呢?

  答案是不一致,str1的值是"3apples" ,str2的值是“apples12”,這中間懸殊很大,只是把“apples” 調換了一下位置,為何會發生如此大的變化呢?

  這都源於java對於加號的處理機制:在使用加號進行計算的表達式中,只要遇到String字符串,則所有的數據都會轉換為String類型進行拼接,如果是原始數據,則直接拼接,如是是對象,則調用toString方法的返回值然後拼接,如:

  str =  str + new ArrayList();

  上面就是調用ArrayList對象的toString方法返回值進行拼接的。再回到前面的問題上,對與str1 字符串,Java的執行順序是從左到右,先執行1+2,也就是算術加法運算,結果等於3,然後再與字符串進行拼接,結果就是 "3 apples",其它形式類似於如下計算:

  String str1 = (1 + 2 ) + "apples" ;

  而對於str2字符串,由於第一個參與運算的是String類型,加1後的結果是“apples 1” ,這仍然是一個字符串,然後再與2相加,結果還是一個字符串,也就是“apples12”。這說明如果第一個參數是String,則後續的所有計算都會轉變為String類型,誰讓字符串是老大呢!

  注意: 在“+” 表達式中,String字符串具有最高優先級。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程式師世界 All Rights Reserved